2003-2013年,我國食品平均價格是居民消費品價格漲幅的2.5倍,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和鮮菜類價格年均漲幅是居民消費品價格漲幅的3.06倍,糧食、水產品、蛋類價格漲幅分別是居民消費品價格漲幅的2.8、2.6和2.5倍,水果價格漲幅是居民消費品價格漲幅的2.1倍。這些主要農產品價格的漲幅均明顯高于居民消費價格漲幅。
(一)供需因素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價格輪番上漲,累計漲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產品產需缺口擴大。這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我國農產品生產的自然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引起的。無論是在短期內,還是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趨緊的基本態勢都無法改變。盡管我們一直強調農產品供求是緊平衡,其實農產品供應在總量、結構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供不應求是導致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1、需求方面因素
(1)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農產品供求變化。從城鄉人口數量看,我國農村人口1995年達到頂點之后持續減少,而城鎮人口和總人口都持續增加。1995年我國有農村人口85947萬人,城鎮人口35174萬人,分別占人口總數的70.96%和29.04%;2012年底有農村人口64222萬人,城鎮人口71182萬人,分別占人口總數的47.43%和52.57%。這期間城鎮人口增加了36008萬人而農村人口減少了21725萬人。一方面農村人口對城鎮人口的供養比例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水平是農民的2-3倍,考慮到城鎮人口較高的消費水平,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比加速上升。因此,受城鄉人口比和城鄉人均消費比持續上升共同影響,最近十幾年我國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比加速上升。這也是影響農產品供求關系、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