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海水魚類苗種產業在以前還是繁榮昌盛,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以及房地產業的不斷開發,嚴重影響了個海水魚養殖產業,那么該產業目前狀況到底如何呢?又該如何升級提高呢?
海南海水魚類苗種產業受到海南旅游業和房地產業開發的沖擊,繼續下去將面臨毀滅性打擊,整個海水魚養殖產業將面臨釜底抽薪的危險。
一、南方海水魚類苗種產業的發展過程
1、發展歷程
我國南方諸省的海水魚類種苗人工繁養產業在1992年以前還是一片空白,當時苗種來源幾乎全靠捕撈野生苗,數量不穩定、品種有限。雖有從泰國、馬來西亞、臺灣等地區購買野生幼苗,但價格昂貴,一般幼苗8-10元/尾,最高達30元/尾,每年都要用大筆資金購買魚苗和魚卵。
由于苗種的制約,國內海水魚養殖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994年福建省海水魚人工育苗取得成功,魚卵則是從臺灣購買。當時臺灣人在大陸和我們合作育苗,他們負責提供魚卵,要占合作份額的60%-70%。合作一段時間后才逐漸賣卵給我們,但價格非常貴,少則3-4萬元/公斤,多則10幾萬元/公斤。
2000年以前,我們從臺灣購買多種魚卵,有七星鱸、花鱸、黑鯛、大黃魚,相繼有真鯛、花尾胡椒鯛(假包公)、斜帶髭鯛(包公)、金目鱸(尖吻鱸)、美國紅魚、頭鱸以及青石斑(青斑),再接下來有紅鰭笛鯛(紅魚)、白星笛鯛(白點)、川紋笛鯛(川紋)、紫紅笛鯛(紅友)、軍曹魚(海鱺)、紅口鮸(黑鮸)、約氏笛鯛(牙點)、布氏鯧鯵(白鯧)、卵形鯧鯵(金鯧)等。1996年,海南繁殖尖吻鱸取得成功,2000年,繁殖點帶石斑魚取得成功,之后紅友、紅魚、軍曹魚等種類人工繁殖的成功;2005年棕點石斑(老虎斑)繁殖成功;2006-2007年鞍帶石斑(龍膽)、青星九棘鱸(東青斑)、福建土斑、云紋石斑(真油斑)、褐石斑(假油斑)等繁殖成功。2008年后開始人工雜交珍珠龍膽、青龍斑、蘇龍斑等,2009年后蘇鼠斑,駝背鱸(老鼠斑)等許多名貴品種也取得繁殖成功。這些都是最適合于東海、臺灣海峽、南海區域漁排、池塘和工廠化養殖的品種,從此我國南方海水魚繁殖步入了多品種、大批量人工繁養的高峰期。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