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保險行業不僅保障著人身財產安全,更是漁業行業中的守護神。那么作為漁業大省的山東,漁業保險是否跟上發展了呢?
山東省是漁業大省,同時也是漁船大省,有各類漁船13萬余艘,漁業的產量、產值等主要指標多年來均居全國首位,漁業已成為山東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
然而,漁業特別是海洋捕撈業是世界公認的高危產業之一。受極端天氣增多影響,海上安全事故頻發,在漁業風險保障機制缺失的情況下,漁民因災返貧、因災致貧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已經成為影響漁區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山東省作為漁業大省,為其服務的漁業保險卻并沒有跟上漁業本身的發展。據了解,目前的漁業保險只覆蓋了漁船和漁民,而對于同樣重要的漁業養殖等領域卻難以涉及。保險險種為何不涉及這些領域?漁民自身對這些保險的需求如何?經濟導報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探訪。
損失常見
對“看天吃飯”的漁業來說,極端天氣是影響最大的不利因素。漁船和船員的安全固然最重要,但是發生事故的幾率畢竟較小。對漁民來說,財產安全似乎顯得更為重要。這里所謂的財產,說的是海產品的收成。
張明升是青島靈山灣海域一名老漁民,在海上干了幾十年,可謂身經百戰。說起自然災害對漁民的影響,他感觸頗深。他點起一支煙,慢慢對經濟導報記者回顧起一段往事。“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一次較強的臺風路過青島,把一艘郵輪吹到靈山灣海岸擱淺。這次臺風對附近漁民造成的損失太嚴重了。”
“臺風引發的大水沖壞了大量船只,附近一大片海岸線的漁港、堤壩等全被沖毀,靠著海岸線的養殖池幾乎全部被沖垮,池內的螃蟹順著海水跑掉了大半。眼見到了成熟的季節,一年算是白忙了。”他接著說道。
不僅是這些。“除了在海岸線養殖池里的螃蟹,近海養殖的其他海產品也都基本死光。因為擱淺的郵輪漏油,附近的一片海域全是黑乎乎的油層,養殖的海產品全都遭殃。除近海養殖外,近海捕撈也因為漏油污染幾乎一無所獲。”
然而,這些損失幾乎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并且惡劣影響遠未結束,“漏油污染影響了附近海域很多年,附近村莊的漁民收入都受到持續的嚴重影響。”張明升表示。
事實上,由于山東省地理位置原因,真正能對沿海養殖造成影響的臺風并不常見,而嚴寒對冬季養殖業的影響最大。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