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水產研究所在黃河港口段以上水域采集到一批小型魚類(幼魚),隨機撈取并在室內11—18℃水族箱飼養,近日經專家鑒定,確認該魚為青鳉魚,這是黃河水質向好的風向標。
青鳉魚是國際醫學用魚,對水質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國內外多采用其作毒理學研究材料或監測水質,被譽為“水質檢測員”,當水體中污染物達到一定濃度或強度時,會引起該魚的一系列反應。運用青鳉魚生態預警方式監測水質的技術,快捷、科學、準確、經濟,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然而,由于物種間的競爭及水域生態環境污染,破壞了青鳉魚的生存條件,目前青鳉魚已瀕臨絕種,在野外很難看見其蹤影,在黃河干流陜西段發現青鳉魚此前尚無報道。此次在黃河港口段以上水域發現青鳉魚,是沿黃各級政府加大黃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結果,標志著黃河陜西段水環境質量正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來源:網易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