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構建“政府引導、頂層設計,多策并行、鏈式覆蓋,項目載體、規范獎補”的現代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千億元,形成了優質糧油、畜禽、蔬果等十大年產值超十億元特色產業集群。政策與資本同步“發力”、雙輪驅動,助推合肥現代農業快速發展。201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連續6年實現跨千元增長。
合肥市把農產品加工業列入全市六大“千億產業”和“十大重點產業”重要建設內容,先后組織實施了農業產業化“雙千億”跨越發展行動、“雙百提升”、農產品加工“千百十”和農業產業化項目“雙千雙百”工程建設等一系列推進措施,為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該市連續5年制定出臺了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獎補項目涵蓋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等全產業鏈200余項;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市本級“四大政策”為主導,縣級財政政策為補充的“4+n”市縣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財政支農政策體系,實行“市縣分級獎補、各有側重扶持”,構建了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資為主體、工商和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現代農業發展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形成了政策與資本同步“發力”推動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的新局面。
5年來,該市財政累計投入農業產業化各類獎補資金15億元,先后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以及國家級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35家,培育本土上市企業4家,引進戰略投資的龍頭企業46家,帶動工商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產業化經營超過1000億元,推動了農業轉型發展。全市各類農業企業發展突破3000家,涌現出一大批“效益百萬、經營千畝、服務萬戶”的“五帶型”農業龍頭企業集群,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突破600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9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7家、科技創新型企業41家;農民合作社總量達2200家,入社農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35%;家庭農場發展到645家;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300個。全市農業產業經營的規?;⒓s化、合作化、品牌化水平大幅躍升,農業產業化“集聚”功能日益凸顯。
【編后】
合肥市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以小搏大“撬動”財政金融、社會資本、工商企業、現代管理、產業技術等資源要素集聚,產生政策“聚變”效應,推動現代農業迅猛發展。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