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規范白酒標簽,不準生產標注“特供”、“專供”、“專用”、“特制”、“特需”等字樣的白酒。在禁標通知發布兩個多月后,記者走訪漳州酒類市場發現“特供”酒已難覓蹤影,標注相關字樣的白酒仍然在網絡熱銷。
實體店未現特供酒
記者走訪市區幾家白酒專賣店和超市酒類柜臺,并未發現標注 “特供”、“特需”等字樣的白酒,多家酒品銷售商家都表示沒有這類“專屬酒”。
在市區大通北路一家酒品銷售店內,記者看到各品牌的白酒五花八門,并沒有帶有“特供”或“專供”等字樣的酒。
“前兩年賣過帶特供字樣的白酒,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賣了。”負責酒品銷售的工作人員說,那種酒之前多數用途就是送禮或者作為一些宴席用酒,近年來已經很少見了。
在大潤發酒品專柜內,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是否有“特供茅臺”賣,超市導購表示:“‘特供’酒只是賣個噱頭,其實跟普通酒喝著沒兩樣。這樣的酒我們沒賣過,而且現在‘特供’酒已經沒地方買了,酒廠也都停產這種酒了。”
網店銷售仍在進行
雖然實體店已經停止銷售,但記者在一些電商平臺上仍然發現了這類酒的身影,且種類繁多。
記者登錄淘寶網,輸入“特供酒”關鍵字搜索,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法顯示‘特供酒’的相關寶貝”。然而當記者改輸入“特供”關鍵字,并把范圍設定為酒類搜索時,就搜出了451件寶貝,各種標注著“特供茅臺酒”、“茅臺內供酒”、“部隊特供酒”、“政府專用酒”的違規白酒現出了原形。其中一款“53度醬香型職工內部專用特供500ml茅臺酒”標價88元,外包裝上還畫有茅臺酒集團公司的“特供專用章”,下方還有醒目的“內部專用,不得外銷”字樣。
記者發現,淘寶網上的特供酒銷售業績不俗。一款標價35元一瓶,酒箱上寫著“內部特供”四個紅字的“道光廿五內部特供原漿酒”,銷售情況顯示30天內已售出698瓶。還有一款“茅臺53度醬香內供白酒”,還在銷售頁面上打出“不一樣的內供酒”的廣告語,30天內銷售了35瓶。記者還發現這家網店銷售“政府招待”、“職工內供”,甚至“民航特供”、“空軍接待”等系列“特供”茅臺酒,且每種酒都有一定的交易記錄。
“特供”走俏與消費心理有關
國家工商總局有關人士指出,這次通知中所稱的禁用“特供”、“專用”字樣并不是對白酒生產企業的新規定。早從2011年開始,質檢、工商、商務、監察等十多個部門就多次針對此現象開展清理整頓。
為何“特供”屢禁不止?曾做過白酒銷售的李先生向記者坦言,其實很多特供酒已不是真正的特供了,跟普通的開架式商品酒沒有區別。之所以走俏絕大部分是作為一種營銷手段,不直接擺在店里賣,而是以銷售員推薦的方式銷售,由此更受消費者的青睞。“說到底還是跟中國人的消費心理有關系。”李先生說。
記者 鄭俊珺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