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到國人的消費結構和水平,2013年全年,年收入在4萬元至6萬元之間的人最多,五成人的月收入有所增加,日常飲食成為中國人的最大開銷,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消費者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個消費崛起的時代,從生產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的轉型值得期待
影響消費的“大管家”:收入水平
“又到年底了,又快過春節了,我真是既心疼又頭疼?!痹谠颇洗罄韽氖侣糜喂ぷ鞯泥u凱說,他心疼的原因是,手機軟件“記賬本”上顯示的年度花銷又超出了他的預期范疇,而即將到來的春節,又是下一個年度的“第一筆大支出”,不僅回家過年的購物計劃讓他想起來就頭疼,更頭疼的是還要考慮如何應付父母親戚們的輪番“逼婚”。
在鄒凱看來,結婚意味著更多的消費,而過多的消費會讓他有不安全感,他覺得只有把掙來的錢交給銀行保管,存起來,才最保險。
因此,鄒凱給自己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掙錢攻略”—只要是和旅游相關的活,能掙錢,不犯法,就“接活”,哪怕累點也無所謂;他還有自己的一套“消費守則”—只給自己買必須要用的東西,對自己能省就省,對家人尤其是父母要好,孝敬的錢不能省,交朋友的錢要有選擇,值得的“人情消費”咬牙跺腳也要出,至于戀愛消費,還是等到30歲以后再考慮吧。
鄒凱把這稱之為自己的“攻守法寶”,有了這套法寶后,每年年底一“算賬”,收支盡在鄒凱的掌中。盡管近幾年因為工作上要“交朋友”的需要,消費支出總超出想象,但好在超出的額度并不過分: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能夠大體保持在10%~30%。
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消費故事后,鄒凱好奇地問記者,是不是自己太摳門了。其實,并不能說鄒凱的消費支出少就是摳門,“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顯示,雖然有2.3%的人“月光”,3.9%的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比例達到了90%以上,還有26.2%的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比例在50%~90%之間;但是像鄒凱一樣,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大約為10%~30%的人占比達到了三成,為30.2%,僅比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大約為30%~50%的人低了3.3個百分點;還有4%的人比鄒凱們還要節儉,消費支出尚不到收入的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