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剛剛過去,往年這個時期,各大白酒企業都會迎來產銷高峰,一片紅火的氣象。但今年的情形截然不同,貴州茅臺的股價創下近3年半的低點,五糧液股價更是近5年的新低。白酒行業正在經歷“寒冬”。
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白酒行業在2012年的產量增幅為12.44%,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這一指標就下滑了7.36%,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僅2013年上半年,高端白酒銷售額同比下降37.75%。資本市場的數據更不容樂觀,14家白酒上市公司在2013年年初的總市值為5872.8億元,此后白酒板塊股價一路下行,到2013年12月中旬,14家白酒上市公司總市值蒸發超過40%,僅剩3382.45億元。
白酒行業迅速“入冬”,固然與中央“八項規定”及嚴控三公消費等政策有關,但根源在于近年來過度依賴高端白酒消費,形成了“高價、高檔”的畸形產銷模式,在繁榮的表象下,忽略了行業自身的建設。面對行業的“寒冬”,白酒企業開始“去泡沫化”,從自身轉型中尋找春天。
轉型之一是從高端白酒轉向中低端白酒。據統計,2013年中低端白酒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12.31%,100元以下的白酒受到市場歡迎。擁有“牛欄山”和“寧城”兩個中低端白酒品牌的順鑫農業,以青稞酒為主的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的利潤均大幅增長。這一形勢推動茅臺和五糧液兩大龍頭開始“放下身段”。一貫“領銜”漲價的茅臺在產品研發上主打中低端品牌;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全面啟動轉型,開發中價位產品市場,布局全價位產品線。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