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自給自足政策不變
我國未來不會大量進口糧食(政策解讀)
【核心閱讀】
去年我國的糧食產量達到6.02億噸。而日前公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要穩定在5.5億噸以上。為何目標遠低于現在的產量?
去年我國的糧食產量達到6.02億噸,而日前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要穩定在5.5億噸以上。一些媒體解讀稱,中國將糧食產量目標設定在低于國內消費量的水平,意味著中國糧食自給自足政策的內涵發生改變,并認為未來中國糧食進口將增加。事實情況是不是這樣?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輝。
5.5億噸只是底線目標
張輝解釋說,《綱要》提出的“5.5億噸以上”的目標,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這里的糧食主要是指谷物。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與之相銜接,《綱要》提出的糧食產量目標主要指的是谷物產量要達到5.5億噸以上。二是這個目標是底線目標。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02億噸,其中三大谷物生產量為5.43億噸,《綱要》提到的5.5億噸以上的目標只是底線目標,沒有設定上限,本身就考慮了今后生產和消費雙增長的空間,與現有的生產量和消費量也不矛盾。三是這個目標與國家已發布的規劃進行了銜接。2008年、2009年國家先后發布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分別提出了2020年的糧食生產目標為5.4億噸、5.5億噸,《綱要》目標充分考慮了這兩個已發布規劃提出的目標。
以我為主、立足國內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立足點
《綱要》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否意味著中國長期堅持的糧食自給自足的原則發生了改變?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