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春節前是全年豬肉消費旺季,也是生豬價格較好的時節。臨安市龍崗鎮豬倌老王,和許多其他養殖戶一樣,特地將養殖了大半年的豬留在春節前銷售。結果卻讓他們很失望。“春節前卻反常,豬價行情旺季不旺,本想多賺點,到頭來還賠了本。”老王話語中充滿了無奈。
事實上,浙江全省的養殖戶都面臨同樣的無奈。省畜牧獸醫局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國內生豬價格持續回落,至2月12日,全省待宰活豬、豬肉和仔豬價格每公斤12.32元(外三元12.65元)、23.76元和17.39元,比元旦分別下跌18.5%(18.3%)、4.65%、10.3%,豬糧比連續三周為4.9:1,處重度下跌的紅色預警區域(豬糧比5:1以下)。
養殖戶陷低價困境
長興縣和平鎮長興鑫義生豬專業合作社養殖戶范在良看著一頭頭吃得圓滾滾的豬,卻高興不起來:“愁死人了,養了5年豬,沒見過這么低的豬價,現在賣一頭就要虧200!”
去年大半年時間生豬行情平淡,一直等到去年八九月份才有些上漲,范在良當時看看漲幅不高,估計到年底旺季會更好。
等到年底,豬肉價竟然開始下滑:12月時最好賣到7.6元一斤,元旦降到6.5元,1月20日左右探谷,降到5.5元一斤,而生豬如果低于7元/斤,就要虧損。
按照往年來說,春節前市民備年貨,腌咸肉,會出現節前的豬肉價小高峰,今年卻一路下滑。“上一個春節,12月到1月價格維持在7.5元到8元,元旦時漲到8.5元。”郁悶的老范抽起了煙,按理說,他的200頭成品豬現在完全可以賣了,低迷的市場讓他咬著牙堅持著,“現在賣了得虧5萬,再等等吧。”
同樣,在長興林城鎮陽光村的黃胖子養豬場,養殖戶陳健正嘆著氣:“現在賣一頭虧一頭,不賣一頭豬每天要吃六七塊錢的飼料。”從2007年開始養豬的陳健,也是頭一次遇到豬價在春節這樣的銷售旺季下跌。他說,僅春節前后這一個月的時間,他的損失就高達五萬元。“養殖業真是一個風險行業。”
旺季跳水的背后
來源:浙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