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在《中國生物工程雜志》刊登總結去年全球轉基因商業化趨勢的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420萬公頃,全球排名第六,主要作物為棉花、木瓜等。此外,報告稱轉基因玉米作為飼料作物將來可能是中國最先商業化的作物。
國際非營利組織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中心每年對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進行分析,其最新在《中國生物工程雜志》上刊登的《2013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顯示,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繼續增加,超過1.75億公頃,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根據報告,2013年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420萬公頃,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為棉花、木瓜、白楊、番茄、甜椒。
在全球27個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中,19個為發展中國家,8個為發達國家,從種植面積看,中國排名第六,前五位分別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
根據該組織的此前報告,至少從2007年之后,在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上,中國始終處在全球第六的位置。
報告稱,中國有5億頭豬和130億只雞、鴨和其他家禽需要飼養,考慮到對玉米的巨大需求和進口的不斷增加,“轉基因玉米作為一種飼料作物將來可能是中國最先商業化的作物。”
■對話
報告參與者:做顧問無報酬,不是“代理人”
記者對話報告參與者,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他表示,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排行第六,比起其他國家看起來還比較靠前,但實際上我們已經落后了,我覺得這并不光彩。
“數據是自己調查、統計后的估計數”
記者:這份報告的數據是否可靠?
黃大昉: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中心是國際上非營利組織,到現在已經15年了,來中國介紹全球轉基因的發展信息也有10年了,基本上各國政府、科研機構、大學企業都比較認可它。它每年做轉基因信息的統計,相對來說比較客觀,我們國家的農業部、發改委等部門的一些年鑒、文件也都引用它的數據。
我是作為專家身份做他們的顧問,幫助做這個年度報告的中國的調查。我們參與他們的工作是沒有薪酬的,不是像網上說的所謂的“代理人”。
記者:報告中中國轉基因種植面積的數據來自哪兒?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