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跟京華時報關于飲用水標準的爭論鬧得滿城風雨,關鍵在于國家對于飲用水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近日,《包裝飲用水》(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即國家標準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
據悉,這份《意見稿》主要有兩大看點:
在《意見稿》編制說明中特別提到,“對于僅在純凈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的飲用水,考慮到‘礦物質水’名稱易使消費者誤認為該產品具有補充礦物質的營養功能,引起消費者的誤解。因此,本標準發布實施后,不得再使用‘飲用礦物質水’名稱”。并且,《意見稿》同時明確,“當產品添加礦物質進行調節口味,應在產品名稱鄰近位置標示如“添加礦物質用于調節口味”等類似字樣。
廣東省食品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汴生表示,這種做法是比較合適,天然礦泉水含有的礦物質是適合人體需求的,但礦物質水是添加礦物質,種類和級別上都與天然礦泉水有差別,而且成本較低,有的只是為了改變口味而做的一些處理。
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看到,包括可口可樂旗下的冰露、康師傅礦物質飲用水、屈臣氏礦物質水等品牌都是添加了氯化鉀、硫酸鎂兩種食品添加劑。如果《意見稿》獲通過,則這些水品牌可能不得不更名。對此,康師傅等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才可以回復。”
另外,《意見稿》還刪除了ph值指標,“ph值基于健康的限值;這兩類指標對消費者健康無直接影響”,征求意見稿指。李汴生也表示,人體ph值與食物的ph值不能等同,不是吃下了堿性物質就會有堿性體質。
李汴生對記者表示,《意見稿》的規定均比較合理,細化和增加了對微生物以及污染物限量的要求,更為科學化,“以菌落總數為例,以此來判斷水的污染指標并不是十分科學,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細菌都跟人的健康沒有太大的關系,不同食品的菌落總數差異很大,因此不是一個準確的安全指標”。
其實,這也是水行業內困擾已久的問題,不少包裝飲用水都曾因“菌落總數”不達標上黑榜。記者看到,征求意見稿中刪除菌落總數、金黃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計數,新增銅綠假單胞菌、糞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同時保留了大腸菌群并刪除沙門氏菌及志賀氏菌。李汴生表示,新增的如糞鏈球菌等,更準確地測定水到底有沒有超標,相對科學。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