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廣西、海南等一些地方,平價銷售模式成為各地穩定物價惠民生的新舉措。但記者采訪時發現,受成本等因素影響,蔬菜平價之路步履維艱,不少經營者面臨入不敷出的難題。專家認為,從源頭控制成本、擴大規模創效益是平價菜長期惠民的關鍵。
市民受惠,商家卻難盈利
2月23日7時30分,在南寧市碧湖路上的“菜籃子工程”平價直銷車前,已擠滿了前來買菜的人。“平價車上的菜比市場便宜,我經常過來買。”市民朱文娟說,自從平價車開到小區附近后,自己就沒怎么去過菜市場。
老百姓的實惠來自于政府和相關企業對減少蔬菜流通環節的合力推動。為平抑蔬菜價格,國家開始探索建立主要蔬菜品種價格穩定機制,建設平價商店銷售平價蔬菜是穩定物價、惠澤百姓的重要手段。
2012年12月21日,南寧市首批15個超市門店開辦平價專營區,它們分布在南寧市五個主要城區居民集中、消費量大的地段,很快引起附近居民熱捧。2013年1月19日南寧市菜籃子工程首批20輛平價直銷車開進17個社區,隨后擴大到20個社區。在縮短農副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并緩解“賣難買貴”方面,超市平價專營區和平價直銷車都做出了貢獻。
然而,受到市民歡迎的平價菜,在商家那里卻成了虧本的生意。南寧市“菜籃子工程”平價直銷車的承辦企業——廣西中盛天鴻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直銷車項目一直處于虧損運營狀態,企業苦苦支撐。
“平價菜是薄利多銷,要有規模才能有效益。”這位負責人透露,公司當初購置了50輛車,但由于有關部門未能提供充足的網點,只能在市區投放20輛車,另外的30輛一直封存于倉庫,造成資源浪費。
據其介紹,由于沒有規模效益,再加上后臺建設等成本投入較大,截至去年12月末,南寧正在運營的20輛平價車累計虧損接近400萬元,承辦企業倍感壓力。而在海南,經營平價菜的企業同樣難以盈利,處境艱難。
成本難控、規模較小等致平價菜步履艱難
平價直銷車為何“賠本賺吆喝”?記者采訪發現,成本難控、規模較小等因素是平價菜難以盈利的重要原因。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