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是黑龍江代表團開放日,代表們結合實際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媒體提問環節。本報記者第一個發言:"請問陸昊省長,黑龍江要打造全國綠色食品第一大省,第一次提出全省投入8億元支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其中拿出2億元用于營銷渠道建設。從’生態大糧倉’到’綠色大廚房’,從生產到銷售,從田園到餐桌,省長提出關鍵一招是要進行營銷模式創新。請問為什么提出營銷模式創新?對此具體有什么部署措施,怎樣落實到位?"
第二個問題:"請問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隋鳳富,黑龍江去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200億斤,其中農墾近430億斤,實現糧食總產’10連增’.據統計,目前我國有1.5億畝耕地過度使用農藥化肥,黑龍江糧食’10連增’是否靠農藥化肥增產的?糧食品質安全性如何?"
面對這個億萬老百姓最關心的"舌尖上的安全"問題,陸昊代表首先答道,"黑龍江一年一季糧食生產,休耕時間充分,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加上冬季寒冷漫長殺滅蟲害,糧食生產所用農藥化肥在全國是最低的。食品安全是生產出來的,也是銷售品牌信用保證立起來的!銷售渠道其實就是信用渠道。在全國提起黑龍江綠色食品,都知道’五常大米’,但那只是地理標志品牌,不是產品品牌。銷售還要在品牌、渠道上下功夫。黑龍江綠色食品創新營銷模式,在全國建立100個大型旗艦店,3000個獨立品牌超市、連鎖店,上萬家有信譽的主流超市,就是要疏通渠道樹立品牌。2月26日,我們在香港的旗艦店開業,香港市場對綠色食品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對歐美產品也一樣。北京旗艦店最近也將開業。綠色食品信用是由天然信用、品牌信用、渠道信用組成的。現在我們綠色食品生產這頭安全沒問題,關鍵要抓銷售這頭,把糧食賣好!黑龍江綠色食品去年增長19.9%,成為增長最快的全省第二大產業。我們公布了《綠色食品發展綱要》,把哈洽會展銷變成不落幕的綠色食品博覽會,吸引大的食品加工企業。但薄弱環節恰恰在營銷方面,還需要抓好政府可追溯監管系統和品牌渠道建設,我們很有信心實現這個目標。"
陸昊代表同時幽默回答記者第二個問題,"哈爾濱冬天零下20多攝氏度,那是真冷!比冰箱零下18攝氏度都冷,但寒冷可保障綠色食品品質,增加我們綠色食品競爭力。黑龍江糧食和綠色食品增長不是靠農藥堆化肥催出來的,重要的是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增產幅度大。"
隋鳳富代表補充道,"我給大家列舉一組數據,黑龍江農藥化肥用量低于全國43%,每畝僅用20斤,低于國際公認的農藥化肥安全底線5%.農藥用量只及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糧食增產主要靠調整種植業結構,種植1億畝玉米、8000萬畝水稻確保穩產高產,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也是重要原因。"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