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人休戚與共的中醫藥,歷經“西風東漸”風潮影響,正在重新聚合力量,將它推向成為國家發展戰略。與此同時,獨特的衛生資源、巨大的經濟資源、原創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這一多元價值勢必造就我國在全球競爭中的國家優勢。
兩會上,來自中醫藥領域的代表和委員,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力推中醫藥發展大戰略,一致認為這是站在頂層設計,利于國家、民族和人類。當下,跟進這一超越自我的大戰略,更要在多個層面形成鼎立之勢。
加快中醫藥立法進程
目前,我國與70多個國家簽訂了近百個含有中醫藥內容的政府間協議,有54個國家制定了傳統醫學相關法案,92個國家頒布了草藥相關法案。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將傳統醫學納入各國的醫療保健體系之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分析說,國際社會對我國傳統醫藥認識發生了積極變化,特別是一些國家憑借經濟實力與先進技術,對中醫藥進行研發和為我所用,以占據中醫藥技術制高點,爭奪中醫藥知識產權和主導權,欲將中醫藥的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方法據為己有。
面對國際“倒逼”態勢,我國現行涉及中醫藥的法律法規,未充分體現中醫藥發展規律和自身特點,未充分考慮中醫藥實際情況,并在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保護反而制約了傳承發展。
張伯禮強調說,民族醫藥已包括在大中醫之中,“爭議”放到學術層面去研討。國務院相關立法研究部門要以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加快對《中醫藥法》審議,及早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確保中醫藥在國內外的重要地位。
尊重中醫藥科學價值
對中醫藥發起的“偽科學”、“假科學”之攻,盡管受到了應有的批評和反擊,但此舉帶來的對中醫科學價值的否定和偏見,至今于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中醫藥科學價值的認識,一些政府部門自覺不自覺的決策或具體政策,形成了對中醫藥宏觀肯定微觀否定的尷尬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指出,中醫藥整體思維、天人相應、辨證論治等核心理論的科學價值,伴隨著21世紀生命乃至世界科學發生的革命性的深刻變革中,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西方醫學界認可。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