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三八六”環境保護行動大會以后,濰坊市農業局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戰役高度重視,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方面超額圓滿完成了濰坊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013年各項任務目標。2014年,濰坊市農業局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作為2014年的一項重點工作,采取六項措施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和清潔農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達5.5萬畝秸稈利用率達88%
據了解,2013年濰坊全市沼氣用戶達到21.69萬戶,建成大中小型沼氣工程127處,以沼渣、沼液和秸稈綜合利用為關鍵環節的100畝以上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達到70處5.5萬畝,年處理廢棄物3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
傳統施肥觀念改變農藥使用量減少12.67%
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268.5萬畝,覆蓋率達到80%,戶均節肥增效200元以上,農民傳統的施肥觀念有了較大改變。農作物病蟲綠色控害技術推廣應用面積409.5萬畝,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274.9萬畝次,化學農藥使用量(折百6878.39噸)比2010年(折百6006.66噸)減少了12.67%。
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生態化標準化養殖
以品牌農業為統領,積極發展無公害和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新認證綠色食品品牌190個,新增標準化基地5萬畝,全市“三品一標”總數達到1636個,標準化基地面積達535萬畝。重點推行小區式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全市新建、改造畜禽糞污處理示范工程139個,新改擴建標準化飼養場256個,新認證畜禽“三品一標”產品90個,關閉禁養區內養殖場289個。
力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新技術研發
盡管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許多不足。針對農業的集約化水平還相對較低,導致技術推廣難于普及;化學農藥、化肥替代、畜禽污染治理技術研發滯后;農民傳統粗放式生產方式,導致耕地質量下降等資源約束等問題,濰坊市農業局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作為2014年的一項重點工作,采取六項措施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和清潔農業生產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