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者權利日益得到保護的今天,原產地概念、標準在消費行為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遍。國家對原產地概念所做的諸多限定,已經對原產地信息的知情權,構成了消費者的一項重要權益。然而由于市場缺乏主導、消費者即便在意也無從探究等因素限制,對原產地的知情權其實一直處于被忽視,缺乏良好尊重的局面。
而在大連這座沿海城市,與人們的原產地知情權最為相關的、最能撐得起原產地概念的產品非海參莫屬,但即便是這個已經申請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大連海參,也在面臨產地信息模糊的被動局面。在產品品類繁多、價格差異巨大、產地來源參差的市場亂象當中,消費者如何能夠吃得明白?記者孫霞
“近年來,大連海參似乎一直沒有擺脫福建等外地海參的‘糾纏’,比如現在,已經陸續上市的福建海參報出了每斤50元左右的低價,這讓大連海參尚未進入春季集中采捕期就遭遇了行情上的當頭一棒。”近日,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南方海參的“拖累”,大連海參或許應該打響一場捍衛原產地品質和身價的“榮譽之戰”了。
“今年,福建海參產量快速增長,初步估計,產量將達到6000萬斤~8000萬斤,約占國內海參總產量的17%~20%。另外,粗略統計,大約有20%左右的福建海參進入大連市場?!蹦戏胶f會有關負責人林杰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說。
福建海參提前放量上市
據林杰介紹,福建的海參養殖以霞浦縣一帶比較集中,其每年通常在11月中旬前后,把11個頭~14個頭的海參大苗投放到吊籠里開始養殖,到次年的3月20日~4月下旬為集中采捕期,而目前,福建已經有養殖戶提早捕撈,逐步推動南方海參大量上市了。
“福建霞浦一帶海域的海水溫度最低11℃,最高32℃,因此,在每年11月份~次年的4月底這段時間內,無論是海水溫度還是氣溫,都比較適合海參養殖。所以,福建的海參養殖戶一般都從山東、大連、河北等地采購海參大苗,于每年11月份投入到吊籠里人工飼養海參,然后在次年4月底之前將海參全部撈出來銷售,有銷售不掉的,也只能制作成鹽漬海參等。”福建海參資深養殖戶劉偉表示,由于去年大連海參苗價格比較低,所以,當年福建60%的海參苗購自大連。
來源:新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