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其中,乳制品的安全問題尤其引人擔心,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讓人們對于國產乳制品普遍缺乏信心。究竟牛奶生產的過程是怎樣的?生產條件是否安全衛生?中國乳業今后在國際市場上該如何發展?
3月14日,“中國通直通蒙牛”活動邀請到四位來自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外籍友人,一起走進蒙牛集團通州生產廠,了解一杯牛奶是如何走上人們的餐桌的,也讓“藍眼睛”的“中國通”們親眼見證中國的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探索國產乳制品品牌的國際化之路。“中國通直通蒙牛”邀請外籍友人走進蒙牛生產廠攝影:趙健宏
釋疑:中國的牛奶究竟有多安全?
從田間到餐桌嚴把質量關
蒙牛企業文化展示墻上“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先,奶以安為要”的口號讓人印象深刻。在蒙牛工廠中,也處處體現著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
來自土耳其的經濟專家薩迪在參觀時對記者表示:“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喝牛奶如同吃飯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全部的家人都在中國,因此對于乳制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更加重視”。
薩迪說,近些年,中國頻發的乳制品安全問題讓人擔憂,作為一名外國人,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究竟中國的牛奶質量靠不靠得住?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外主持人參觀蒙牛工廠攝影:趙健宏
據蒙牛集團工作人員介紹,蒙牛采取“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端到端質量管理體系,讓市場上每一包奶都能倒追到起始奶源。從“最前端”的草料種植環節到“最末端”的產品出廠,每個環節都嚴把質量關,保證每一包出廠牛奶的合格性。
對于奶源,蒙牛工作人員還介紹,蒙牛的奶源均選取北緯42°的黃金奶源帶。而為了更好地提高奶牛“福利”,牧場為奶牛建有“三廳”:餐廳、臥廳、擠奶廳。牛的生活環境極其舒適,飼料營養也非常均衡,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牛奶的品質安全。
“在我想象中,牛奶工廠應該是機器很少,工人很多,但是來到這里發現機器化程度很高,人很少。這樣的生產與我想象中的不一樣,更加安全高效。”薩迪對記者表示。
蒙牛工作人員表示,蒙牛生產車間的設備均為國外進口,與國外的生產工工藝一樣,生產出來的牛奶品質也與國外水平一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外主持人參觀蒙牛工廠攝影:趙健宏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