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樂清第一淡水養殖場的巡河員,在執勤時發現養殖場大量的魚苗死亡,翻白在河面上。這是2012年之后,同一河段發生的又一起魚苗大規模死亡事件。
樂清第一淡水養殖場位于樂清市柳市鎮西西村,該養殖場有1萬2千畝的水面面積,養殖魚苗2000萬尾。
17日上午10時,記者站在西西村的上新橋上看到,養殖場的水面上漂浮著大量翻白的死魚。大部分的魚苗僅手指長短,少部分魚苗已經長到約1斤重。站在橋上往橋兩邊看去,白花花的死魚沿岸邊延伸。巡河人員稱這一情景蔓延2公里有余,粗略估計死亡的魚苗有10萬尾。
養殖場負責人鄭存忠上周剛剛投放下去一批魚苗,有草魚、鯉魚、包頭魚,才一個禮拜出頭,就發生這樣的魚苗大批死亡,這讓他有點懵。
老鄭告訴記者,上午七點多,他被巡河員的電話吵醒,收到上述信息的第一反應就是,2012年的悲劇又要重演。
2012年7月,老鄭負責的養殖場一夜之間死了10萬尾魚苗,損失達到80萬人民幣。“當時環保局過來做了檢測,說是水體缺氧,后來事情也沒結果。”
對于當初環保局給出的調查結果,老鄭一直保留看法。以他30年的養殖經驗,他認為三、四月份的水體不可能會缺氧,即使缺氧,魚兒也不會大規模地死亡。他懷疑是周邊的企業偷排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導致他的魚兒死亡。不過這一看法,一直沒有得到有力的證據來證明。
今天上午事發后,樂清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到現場對水體進行取樣,現場檢測的結果顯示,水體溶解氧正常。不過現場檢測可能存在較大誤差,水樣還會被帶回局里做進一步檢測。
上午,樂清市海洋漁業局環境檢測站站長徐衡也在現場,他讓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也從養殖場五個點取了水樣帶回站里檢測。據徐站長推斷,養殖場被人下毒的可能性比較小,陸源性污染的可能性大于水源性污染。但一切的推測,都要等2-3天后的檢測結果出來見分曉。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