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結構不合理,“小胖墩”越來越多,這是目前本市中小學生健康的最主要問題之一。昨日,市衛計委和市教委聯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膳食指引》,啟動“營”在校園——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園健康促進行動。根據該指引,中小學生健康餐盤主食、蔬菜、肉食的比例為3:2:1。
男女生肥胖率:
26.2%和15.2%
調查顯示,本市中小學生膳食結構不合理——谷薯類、蔬菜水果類、奶類攝入量不足,而油脂、鹽等攝入量過多。2011-2012年,北京市中小學男、女生肥胖率分別達26.2%和15.2%。與生活方式相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征等,呈上升趨勢;鈣、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普遍存在。如不加強干預,中小學生將會成為慢性病發生的潛在人群。
針對中小學生主要的營養和健康問題,本市組織專家編寫并正式出版《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膳食指引》,全書包括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膳食原則、中小學生每日攝入的食物量(量的要求)、中小學生每日攝入的食物種類(質的要求)、不同健康狀況下學生膳食指導和對家長學校餐飲管理者建議等五個章節。
記者注意到,該指引首次對肥胖、血脂偏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低體重營養不良學生和營養素缺乏學生等6類不同健康狀況的學生進行了系統的膳食指導。
燕麥酸奶等
屬于健康零食
指引中還提到,學校若設有小賣部,應優先售賣“可經常食用”的零食,對“適當食用”的零食應作出明確標示。“可經常食用”為鼓勵多吃的零食,如燕麥、酸奶、新鮮水產和白開水等。而“適當食用”為盡量少吃和限量食用的食物,如炒飯、拌有沙拉醬的水果、乳酸菌飲料等。
指引要求依據本校學生營養狀況(每年體檢結果),適當調整食物種類,并且應每周向學生和家長公布帶量食譜,便于家長根據在校就餐的情況,對家庭膳食進行合理調整,彌補學校膳食供給的局限。建議為不同健康狀況的學生推薦相應食譜。
300余所學校
食堂將改擴建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