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馬鞍山市花山區濮塘村,路旁是一排排塑料大棚組成的草莓園。據了解,該村發展草莓種植,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過去,濮塘村以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作物為主。2006年,一位掛職干部為了帶動村民致富,嘗試種植兩畝草莓,當年就掙了3萬多塊。從此,“星火”漸成“燎原之勢”,全村種草莓的人越來越多,特別受到留守婦女的青睞。
2007年,為了更好地傳遞致富信息、讓婦女們學到更多的科學技術,村里成立了草莓協會,聘請省農科院的專家當顧問,為村民提供技術服務,定期進行培訓。通過這種方式,該村先后推廣了4個草莓新品種和3項種植新技術,為調整農業結構和科技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如今,濮塘村草莓種植面積已超過200畝,種植戶約占全村三分之一,草莓種植已成為該村一個重要產業,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有效促進了留守婦女就業創業。
“我們村離市區遠,以前交通也不方便,婦女很少外出打工,農閑時大都待在家里。現在草莓大棚成了她們就業創業的樂土。”濮塘村婦女主任張浩告訴記者,種植草莓,讓婦女們有了用武之地,僅去年一年就收入300萬元。
“我和女兒都種草莓,比傳統種植業一年多賺十幾萬。”58歲的楊珍,是村里第一批種植草莓的,現在成了草莓種植大戶。她家共承包十幾畝地,經營14個草莓大棚,一年能采摘四茬,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會雇人幫忙。“在家門口種草莓,比出去打工掙錢還多,還能照顧家里!”楊珍說。
隨著草莓種植產業的擴大,今年2月份,濮塘村草莓協會還申請注冊了“濮塘草莓”商標,從此有了自己的品牌。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