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徽州區(qū)富溪鄉(xiāng)最邊遠的山村新田村,是黃山毛峰海拔最高、品質最好的核心產地之一。3月10日上午,記者從富溪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出發(fā),沿“山道十八彎”的鄉(xiāng)村公路,來到10公里外的新田村。
村外小溪旁的茶地里,月坦村民組的王紫娟正在給茶樹鋤草培土。“再過半個多月就要采茶了,趁天晴給茶地鋤鋤草、松松土,茶芽發(fā)得快。”王紫娟介紹,她家有5畝多茶地,子女都外出打工了,打理茶地全靠老兩口。“前年我家賣鮮葉1.5萬多元,去年減收3000多元。近兩年茶葉都在減收,老伴采完夏茶后也準備出去打工。”王紫娟說。
在不遠處的另一塊茶地里,蔣秋云背著小孫女也在挖地鋤草。“茶葉的收購價格在下降,采茶成本卻在提高,兒子媳婦算算劃不來都出去打工了。”蔣秋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清明節(jié)前的高檔茶鮮葉收購價每斤在90元左右,中檔茶的收購價在60元左右;而雇一個采茶工每天工錢是120元,加上200元的定金、往返車費,還有包吃包住,每人每天差不多攤到150元。
“我們村有1000多畝茶園,其中高山茶園占一半以上。”新田村村委會老主任朱勝利介紹,前幾年村民的收入基本是茶葉和打工各占一半,去年變成了“三七開”,茶葉收入只占三成;村里外出打工的,平均每戶有一人。以前茶葉價格高,一到茶季,打工的年輕人都要回來采茶;現(xiàn)在基本沒人回來了,茶地管理和采摘全靠留守老人。“高山茶地山高路遠,雇人管理和采摘又不劃算,許多人都放棄了。現(xiàn)在村里起碼有四成茶地拋荒或半拋荒。”老朱說,前年全村雇外地采茶工100多人,去年只雇了30多個人,今年恐怕會更少。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