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桃李芬芳,隨著春姑娘的罩臨,春雨也趕上了節奏。連日來的幾場春雨,助長了茶樹的勇氣,抽出了嫩芽,茶農們個個精神抖擻,興高采烈地走進了茶園,人群中有老年人、有青年、有學生,年長的70多歲,年幼的則五六歲,有的披著雨衣,有的戴著斗笠,有的提著茶兜,這種場面在沿河生態茶園鄉鎮隨處可見,那種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可謂是大快人心。
生態茶園盤活了農村經濟
沿河譙家鎮的楊旭昌,家有5畝投產茶園,2013年投資10萬余元,建了一個小型茶葉加工廠,以每斤80元的價格收購茶青用來自己加工,加上他自家的茶園,僅去年就賺得利潤10多萬元。
“這個生態茶園對于我們農村來說,所涉及的勞動力比較寬泛,老人小孩都可以,也不費很大的體力活,同時又能掙錢,這種做法很好。”沿河新景鄉錦溪村侯連勝懇切地說。
“我家有4畝多茶園投產,去年沒有管理得好,賣茶青得25000多元,今年我預計在3萬元左右。”日前,新景鄉潘祖文告訴筆者。
要說生態茶園給群眾帶來的好處,可以說是太多了,群眾時刻都在發表感嘆,有時候還當著干部鼓衣兜硬梆梆。
去年,全縣銷售查清累計收入大約2000余萬元,盤活了鄉村經濟。
生態茶園實現了綠化美化
“因為煤礦的緣故,植被受到了一定的破壞,栽種了茶葉,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植被的退化,對群眾的生活飲水和人居環境帶來了好處。”
“自從我們村建了茶園,到處都修了生產路,每次到山坡上干活,騎著摩托車就去了,比以前安逸多了。”黃土鄉簡家村村民田維才高興地說。
塘壩鄉榨子村楊某告訴筆者,“到處都綠幽幽,空氣也特別新鮮,并且比以前總玉米要管錢的多,這個產業要得!”
在茶園建設方面,該縣大量流轉土地,圍繞集中連片,便于交通和管理的擴建原則,形成綠化帶,對水土的流失起到了保護作用。
生態茶園預示著鄉村旅游
“從茶葉投產以來,從清明節開始,滿山到處都是人采茶,經常都有人到我們這里來,旅游,大都來自酉陽、彭水、重慶、四川等地。”新景鄉邊山農場王佐奇說。
石忠兵說:“特別是柑橘開花那段時間,茶山上、柑子林里外來的人就更多了,我們家里儲存了很長時間的特產都賣上了好價錢,去年我賣紅苕粉、土雞蛋、土雞就得3000多元。”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