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水龍頭被曝光有幾天了,一直沒去細看報道,一則沒什么好看,橋段無非是老套的“奸商為了錢不擇手段”,然后被記者暗訪了;二則又知道了一件生活起居中的毒物,心情徒增不爽;三則對于已經拜了歐陽鋒為師的我們,其實也沒什么好惶恐的。況且,事情既已敗露,相信相關部門不會坐視不管……
可惜,今天還是不小心看了報道,看到了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分會副理事長蘇增福專家的話,頓叫人惶恐不已,壓力山大之下,一吐為快。
蘇專家說,“市場是消費者說了算”,“如果大家都強調這樣一個事情(身體健康),這個市場它就會健康的發展。”蘇專家的言下之意,應當是消費者不要健康,所以毒水龍頭生產出來了;他還舉毒奶粉的例子說,“大家如果知道奶粉是有毒的”,肯定是“賣不出去的”。那是自然的,別說三聚氰胺的奶粉價格不菲,即使更早之前的便宜的“大頭奶粉”,那些貧窮的母親如果知道吃了會損害孩子的成長發育,吃了會“大頭”,那么即使再便宜,就算是白送,相信也沒人要。然而問題恰恰在于,她們無從知道。
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哪里是不強調身體健康,就是太強調身體健康了,才會在對產品狀況“燈下黑”的情況下,饑不擇食,相信明星代言,相信各類雜七雜八的養生保健品和器具,相信“不賣對的,只賣貴的”,希望能夠用金錢的更多支出換取一點可憐的健康權利。可是,血燕擊破了人們的幻想。
顯而易見,不是消費者不主導市場,而是如果監管者和權威機構沒拿出一點擔當來,及時反饋信息,消費者手中的錢,根本主導不了市場。比如水龍頭問題,現有的國家標準雖然沒有強制執行力,但是,如果監管部門和權威機構時不時地抽檢一下,把誰合格誰不合格的情況經媒體公布一下,你看消費者會不會買個毒水龍頭回家?不需要強制,你看生產毒水龍頭的企業為了生存會不會“知恥而后勇”?
生活中處處是毒物的現實,已經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沒有強有力的監管,企業如果能夠自律,那母豬早就上樹扮猴子了。一點現實感都沒有的蘇專家繞來繞去,一會“消費者說了算”,一會“企業自律”,就是不談監管者和自己(權威機構)的責任和義務,不知道是忘了檢測家里的水龍頭而中了毒,還是就是天生這般愛癡人做夢?(文/常對)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