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連小孩子都知道,可惜浪費現象還是很嚴重。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糧食從生產到擺上餐桌,過程很長,每一環節都存在損失浪費現象。據測算,我國糧食產后僅農戶儲糧、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每年就達700億斤以上。可以說,損失浪費已成為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農戶儲糧方面,我國農戶存糧約占全國糧食年總產量一半左右,由于儲存設施條件簡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術指導服務,每年因蟲霉鼠雀造成的損失比例在8%左右,糧食損失浪費在400億斤以上。
運輸方面,我國糧食物流方式落后,跨省散糧運輸比例約為25%,大多采用包糧運輸方式,拋灑、遺留損耗大。
倉庫保管方面,全國糧食企業約有2400億斤倉容屬危倉老庫,儲糧條件差、損失大,儲運環節損失損耗150億斤以上。
餐桌消費方面,由于消費習慣誤區,成品糧過度追求精、細、白,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損失營養素又明顯降低出品率,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環節每年造成糧食損失150億斤以上。請客吃飯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造成餐桌浪費更是觸目驚心,有關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費食物價值達2000億元。
這位負責人介紹,我國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近年來糧食進口量持續增加,每年進口的谷物和大豆在1000億斤以上,而每年又白白地損失浪費上千億斤糧食。如此對比令人痛心。糧食損失浪費如不堅決遏制,將不僅加劇國內糧食供需矛盾,也與全球資源供需形勢格格不入。
國家糧食局負責人表示,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不僅有利于減輕國內糧食供求平衡壓力,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有利于全球糧食供求改善。
節糧減損、反對浪費,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全國糧食系統將著力推進4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實施“糧安工程”,繼續擴大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實施范圍,推廣新型儲糧裝具,適應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需求,推進糧油加工業節糧減損行動,在糧食流通各環節全程推廣節糧減損新設施和新技術,開展流通環節損失浪費情況調查,出臺節糧減損具體措施,制訂節糧減損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有效減少流通環節糧食損失。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