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蔬菜是指脫離傳統土壤栽培,精心培植在水中的蔬菜。同時它運用營養液代替土壤養分,為作物提供各類營養元素,使作物能夠正常生長,而水耕蔬菜不需打農藥,按這標準看,水耕蔬菜的安全級別在有機蔬菜之上,是目前為止安全級別最高的蔬菜。
最近,"水耕蔬菜"以一種迅猛勢頭占領了高端蔬菜的貨架。作為一種新型蔬菜,目前市民對"水耕蔬菜"的了解仍然不深,加之它的價格比普通蔬菜略高,就更讓市民"望而卻步"了。
水耕蔬菜的"貴族"身份確實讓它有點遠離老百姓,與普通蔬菜相比,它有哪些優勝之處?記者為此咨詢了水耕基地的技術專家。
專家指出,水耕蔬菜是指脫離傳統土壤栽培,精心培植在水中的蔬菜。同時它運用營養液代替土壤養分,為作物提供各類營養元素,使作物能夠正常生長。
而對于市面上"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等說法,不少人都表示概念模糊不清,就更別說了解這些蔬菜與水耕蔬菜的區別了。尚農專家解釋說,"這些都是蔬菜質量等級的劃分,國家對不同等級質量的蔬菜,有不同的限制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使用標準。"
據悉,在限制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使用上,普通蔬菜處于最低標準,無公害蔬菜排第二,綠色蔬菜第三,有機蔬菜第四。"按標準來講,有機蔬菜將農藥、化肥都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在以上四種蔬菜等級中,它屬于安全級別最高的健康蔬菜".
但與水耕蔬菜相比,由于水耕的環境可以避免土地污染對蔬菜的侵害,同時室內全環控的種植環境也能讓蔬菜與外界的污染、病蟲害隔絕,因此也就避免了農藥的使用。"水耕蔬菜不需打農藥,按這標準看,水耕蔬菜的安全級別在有機蔬菜之上,是目前為止安全級別最高的蔬菜。"
"那么是否所有的水耕蔬菜都不需要打農藥?"記者提出了疑問。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水耕栽培分為兩種模式:露天栽培和室內栽培。"露天栽培的環境可控性差,蔬菜仍然會與外界的污染源接觸,也會受到天氣、氣候、病蟲害的影響,這種情況下還是需要使用少許的農藥,以制約蟲害的發展;相比而言,室內栽培的環境可控性強,溫度和濕度都可以控制,與外界相對隔絕,可最大限度防止病蟲害,因此無需使用農藥。"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