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與外商展開談判,還是像十年前那樣集體違約,中國大豆壓榨商們再一次徘徊在十字路口。
3月23日,北京通正國際大廈會議室內,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點壓榨企業代表正在商討如何改善進口大豆合約等問題。作為會議的召集人,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商會)稱,因禽流感爆發打壓了國內的需求,而3、4月進口量又有所增加,國內豆粕供應和需求嚴重失衡,行業正遭受巨大損失,并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
據與會人士透露,商會將向其主管單位商務部匯報磋商會的情況,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商會的證實。
商會相關負責人27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磋商,與會的國內大豆壓榨商已經同意削減進口量、減少大豆加工量,以避免供過于求。此外,該商會還將定期舉行會議,幫助改善壓榨商間的交流,以防止大豆進口量激增,促進油籽行業穩定增長。
磋商
“壓榨廠幾乎都去了,每個人都發了言。”與會的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上述商會負責人稱,商會僅提前通知了駐地在北京的幾家企業,比如中糧、中紡、中儲糧、晨曦、匯福等,但后來外地的一些企業得知消息后,也特意趕了過來。
而這些應召的企業都是2013年大豆進口的大戶。其中山東晨曦集團去年全年進口748萬噸,位列第一。
據另一位消息人士介紹,參會的壓榨企業普遍反映現在行業形勢很嚴峻,呼吁少買大豆,請外商配合“洗船”、延船。國內產品市場也不要惡意殺價,降低開工挺過難關。
“主要還是受供求關系影響,目前下游需求不振,再加上去年以來進口大豆蜂擁而入,市場上多了四五百萬噸的庫存,這些導致了價格下跌。”上述商會負責人稱。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大豆進口量為6340萬噸,同比增長10%,大豆進口量創歷史新高。這一勢頭2014年更加迅猛,今年前兩個月大豆進口量激增,累計進口1072萬噸,同比增長40.1%。
目前,國內港口大豆庫存達620萬噸,處于歷史高位。交易商預計,今年3月到6月,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將維持較高水平,月均在600萬噸左右,原料供應明顯過剩。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