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湖北、甘肅、陜西等11個省,現用于商業生產中的主要有鳳丹和紫斑兩個品種。油用牡丹耐旱耐寒耐貧瘠,五年生鳳丹牡丹畝產籽300公斤以上,目前畝綜合效益可達萬元。
牡丹籽油油質好,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2.26%,阿爾法亞麻酸含量高達42%。阿爾法亞麻酸是構成人體腦細胞和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不可缺少、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有“血液營養素”和“植物腦黃金”之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93年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專項推廣阿爾法亞麻酸。
菏澤國家牡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管理辦副主任陳學湘介紹,菏澤全市油用牡丹種植面積達到46萬畝,“牡丹籽油生產工藝研究”“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標準化規模化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通過鑒定,技術水平國際領先;一批龍頭企業扛起大旗,油用牡丹產業化發展開始堅實起步;“國家牡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全國油用牡丹生產基地試點區”也先后落戶。
在此基礎上,菏澤市開始實施雄心勃勃的“十百千萬工程”,提出到2016年,扶持壯大10家龍頭企業,發展100萬畝以上種植基地,培育打造千億級牡丹產業,扶持和帶動萬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農民宋新發種了30多年的牡丹。“牡丹籽每畝收入能過萬元,花瓣和花蕊一畝一年也能有三四千元收入,效益比過去翻了好幾番。”老宋相信,油用牡丹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去年他又新種了140多畝,同時開始育苗。“未來幾年,牡丹苗都會是搶手貨。”
田頭的鄉親們都說,這油用牡丹真不孬,耐寒耐旱耐貧瘠,種起來省工省時投入低,種下后不用太多管理,還三四十年不換茬,是真正的“鐵桿莊稼”。
“最近兩年村民種油用牡丹,人均收入翻了一番。”邢樓村村支書刑先英說,去年村里種植面積達1500畝,比前年翻了近一番,很多外出務工的都回鄉來租地種,現在每畝1年1500元都包不到地,比去年漲了五成多。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