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達川區開展以防病治蟲、保產增收、減損增效為目標,以監測預警、統防統治、科學用藥為重點,以落實小麥“一噴三防”補助政策項目為抓手,有力遏制了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穗期蚜蟲和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蟲的蔓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一、強化病蟲監測預警與信息發布。一是落實了重大病蟲預警、會商和值班工作機制。二是組織植保專業技術人員、群測人員和鄉鎮農技干部350余人次,先后深入河市、石橋、管村、石梯、麻柳、東興、亭子等15個鄉鎮38個村87個社的750多塊地(田),面積200余畝,開展定點調查和大田普查,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發布防治預報和防治警報;三是充分利用電視、黨政網、手機短信等方式向全區發布植保情報8期,警報1期,電視預報1期,手機短信1.1萬條;并把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準確地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匯報、傳輸監測信息。
二、強化技術進村入戶與田間指導。區植保植檢部門和鄉鎮農技人員在主要病蟲重發區域開展防治技術培訓,培訓重點對象以村社干部、農民科技示范戶、專業合作社為主。在防治關鍵時期,充分發揮廣播、有線電視、簡報、手機短信等媒體作用,廣泛宣傳、指導和發動群眾開展防治工作,提高技術的入戶率和到田率。截至目前,全區已開展技術培訓120多期,發放技術資料 2萬多份,共出動植保技術人員100多人次,深入田間指導農戶1萬多人次。
三、強化病蟲統防統治與示范帶動。各地以“專合社+農民”、“糧食加工企業+農民”、“專合社+機防隊+農民”等方式,大力開展小春糧油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帶動全區小春糧油防治工作的開展。目前,全區利用“小麥一噴三防”補助政策項目資金采購農藥7.2萬袋,在金檀、大風等鄉鎮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1.5萬畝,示范帶動全區其他鄉鎮抓好當前病蟲防治。
來源:四川省農業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