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湖村的春天是個忙碌的季節。田地里,人們正在給翠冠梨樹修剪枝干。雖然氣溫還有些低,他們的雙手凍得發紅,但心里卻暖烘烘、喜洋洋的,他們盼著今年梨樹的長勢會更好,結出更多、更大的翠冠梨,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收益。“這翠冠梨就是我們村的搖錢樹。我種了13畝,去年實現收入近10萬元,除去成本還可以凈賺7萬余元。”說起翠冠梨給自家經濟帶來的改變,果農胡家富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
據了解,翠冠梨又稱“六月雪”,是盛夏解渴的時令佳品,在洋湖村已有10多年的種植歷史。去年,全村300多戶,1500余畝土地實現翠冠梨產值達850萬元,是最初種植的10倍多,村民的年平均收入也從十年前的4000多元增長到了2萬元。“翠冠梨不斷加快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腳步離不開村里合作社的努力。”胡家富說。
2003年,村里在引進翠冠梨種植技術后,投資22萬元建成了總面積為640畝的翠冠梨基地,一大批村民開始種植翠冠梨。不過種梨容易銷梨難。沒有銷售渠道的村民們靠著單打獨斗,零批散賣,一直打不開好的銷售市場。洋湖村村書記陳兆雙告訴記者,為解決翠冠梨的銷售難問題,實現翠冠梨的規模化發展,2005年7月,洋湖村成立了登喜翠冠梨合作社,主要從事翠冠梨的生產和銷售業務。
登喜翠冠梨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原先農戶“單打獨斗”的經營方式,為翠冠梨集體合作突圍打下了基礎。合作社成立之后,堅持實施統一施肥修剪、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疏花整枝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翠冠梨質量。在銷售上,合作社走出一條精品路線,大打“品牌”牌,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并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擴大洋湖翠冠梨的名聲。在合作社的統一組織下,洋湖翠冠梨名聲遠揚,來自各地的收購商紛至沓來。
此外,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額外收益,合作社還建議在梨樹底下種上雪里蕻、西蘭花等蔬菜,每年增加2000-3000元/畝的套種經濟。隨著果樹的長大,種植面積的擴大,產量收益逐年增長,翠冠梨產業基地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村莊建設得越來越美麗。目前,洋湖村正在研發翠冠梨的新品種,該新品種可將梨的采摘期提早到6月份,從而延長翠冠梨果期,為果農帶來更多的收益。
來源:寧海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