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溫嶺大白菜滯銷,菜農將自家爛在地里的大白菜翻耕入土當肥料。
從2008年到現在,溫嶺大白菜已經歷了從滯銷、正常到價格飆升的三個輪回,今年是第4次遭遇大面積滯銷。目前,15000噸大白菜因滯銷被爛在田頭。人們不禁要問——
日前,一則“溫嶺15000噸大白菜滯銷將爛在田頭”的消息牽動著眾人心。據溫嶺市農業部門調查,2013年—2014年度,溫嶺種植大白菜7200畝,至3月下旬,還有1000多畝秋冬大白菜留在田里,其中七八成已抽薹,喪失商品性。這是2008年媒體首次報道溫嶺大白菜“待嫁”以來,溫嶺大白菜第4次遭遇大面積滯銷。帶著大白菜為何滯銷?為什么年年難賣年年種?大白菜如何走出周期性“寒流”怪圈等問題,筆者展開了調查。
損失幾許
3月25日,溫嶺市東浦新塘,一片面積20多畝的大白菜,有些已抽薹開花,有些已經腐爛,但還有一些是正常的,可以食用。這天陽光明媚,一只只碩大的大白菜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下午1時20分,一臺大型拖拉機在白菜地上碾壓旋耕。不到兩個小時,20多畝大白菜變為一片平整的園地。
去年秋天,菜農陳文彬在東浦新塘種了26畝大白菜,“我是9月底種的,70天后成熟上市。可到元旦后一直沒有客商上門收購。眼看行情不對,我立即到福州、上海等地找銷路,但運到當地批發價只有二毛七八一斤,春節前后陸陸續續賣了三四畝,不劃算,就沒有再賣了。”陳文彬說,為趕毛豆、西瓜等夏季作物的播種,這天他雇來拖拉機,將沒賣出的20多畝大白菜碾壓打碎,翻入土中。“不算自己的勞力錢,總共損失4萬多元。”
陳文彬扳著指頭算起了成本:每畝土地承包費900元,種子費300元,農藥化肥400元,民工和機械操作費等100元,合計成本1700元。
溫嶺等地的冬季大白菜大都在國慶前播種,陳文彬的20多畝大白菜和其他農戶一樣,種子差不多都在9月20日至30日間入土。
哪里知道,在遭遇近60年最強高溫熱浪襲擊后,2013年10月7日,23號強臺風“菲特”襲擊浙江,帶來百年一遇的罕見降雨。溫嶺本身是一個易澇地區,加上東浦新塘地處海涂,陳文彬承包的菜地及周邊菜地全部被淹。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