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青花黃時節,很多地方卻難覓油菜身影,從高峰期1400萬畝到現在830萬畝,我省油菜種植面積逐年下降-
煙雨花田,春風拂面。近期,不少市民攜家帶口走進田野,徜徉于金色的油菜花海,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殊不知,這些美景已越來越少。我省油菜種植面積從2000年初的1400萬畝,下降至現在的830萬畝,10年多時間下降近半。
"在油菜的耕種收三個環節上,機械化率不高,種植油菜成本高,農戶不愿意多種。 "農業專家指出,油菜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為確保自給食用油安全,提高油菜生產機械化尤為迫切。
種植面積逐年萎縮,總產量下滑成趨勢
一望無垠的小麥地中,不時呈現出塊狀的油菜地。在綠油油的麥浪中,金色的油菜花顯得格外顯眼。3月28日,記者在桐城市龍眠街道東盛村見到此番景象。
"以前不是這個景,現在小麥多了,油菜少了。 "東盛村種植大戶蘇仁虎說,他家流轉了3074畝土地,2012年種了1100畝油菜,去年種了500畝,減少了一大半的面積。 "不是我一家這種情況,村里的其他農戶也都減少了油菜種植面積。 "與蘇仁虎同村的張民今年種植2畝油菜,他說:"純粹是為了供應自家的菜籽油。 "
據了解,桐城市是我省優良油菜生產基地,雖然近年來油菜種植面積較大幅度下降,但桐城市市民吃菜籽油的習慣沒有改變。
"全市油菜種植面積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達到25萬畝,后來降至最低的11萬畝。"桐城市種植業局副局長馮駿介紹說:"伴隨著土地大規模流轉后,種植面積下降的速度更快了。 "
桐城市油菜種植面積下降,在我省不是個例。 "來安縣曾是油菜種植大縣,現在不這么提了。 "來安縣農委副主任孫文介紹,全縣耕地面積71.6萬畝,2000年初種植油菜21萬畝,去年下降至不到16萬畝。 "小麥與油菜種植、收獲時間相近,小麥種植面積年年增加。 "由3年前的30萬畝,增加到現在的33萬畝,增加的面積大部分是油菜改種過來的。 "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