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天氣晴好。臨海東塍海拔600多米的桐坑村,漫山遍野的茶樹正冒芽,三三兩兩的采茶工穿梭其間,她們要趕在清明節前,采摘第一批鮮葉。這些采茶工的平均年齡,都已在50歲到60歲之間。
與往年相比,臺州市的茶葉市場波瀾不驚,各級茶葉有各自的銷路,但采茶工卻一年比一年難招。
茶葉銷路穩定,采茶工資每年見漲
近日,臨海江南街道宿仙茶場,場長馬保恩的辦公室里,兩名寧波客戶品嘗著宿仙“蟠春”,準備下今年的訂單。馬保恩告訴記者,盡管今年的新茶還沒上市,訂單卻已陸續接到不少,只等新茶開茶,抓緊時間制茶,好給客戶發貨。
包括羊巖、宿仙等茶場在內,因為海拔位置較高,前段時間的冰雹等惡劣天氣對茶葉影響不大。3月底開始,春茶陸續開采。
記者了解到,盡管去年的政府政策給高檔茶葉市場造成一些影響,但主要以企業訂單為主的中檔茶葉,依舊非常好賣。馬保恩介紹,從幾百元到上千元,都有相應的客戶群,其中銷量占大頭的,還是三四百元每斤的中檔茶葉。
記者走訪發現,相比往年,茶葉價格沒多少變化,而采茶的人工費,卻每年都在增加。以380元檔的中檔茶葉為例,付給采茶工的鮮葉價格在20元每斤左右,按5斤鮮葉制成1斤成品綠茶來算,人工費就要100元。
馬保恩介紹,宿仙茶場的采茶工隊伍中,小部分來自周邊村落,春茶全面開采的時候,還會找些溫州、福建的采茶工來幫忙。“采茶工并不好招,每年工錢漲一些,他們才愿意來。”馬保恩坦言,“天氣一熱,春茶冒芽快,就得采茶工搶收。熟練的采茶工還好,手腳慢的一天采不到兩三斤,所以只能補貼一些,保證他們每天有足夠的收入。”
整個采茶季,采茶工吃住都在山上
3月30日,記者驅車趕赴東塍桐坑村,光從山腳開車到茶場,就要轉上20來分鐘的山路。山頂的茶園間,有一幢簡陋的集體宿舍。此前,采茶工已被陸續接到山上。
宿舍有十來間,每間能容納數十人,有整片的通鋪,也有類似學校寢室的上下鋪。在這里燒飯的老楊說,采茶工們忙活一天,幾乎倒頭就睡,對吃住都沒什么講究。
3月底的一場降溫,讓漫山的茶樹冒芽放緩,因此山上的采茶工只來了50多人。茶場負責人尹海燕介紹,過了清明,采茶工人數將增加到200多人。
來源:臺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