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市提出以發展設施農業為重點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模式。為從源頭上保證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天津市農委2012年啟動40萬畝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制度化、監管信息化的"放心菜"基地建設工程,計劃到2015年完成。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122個"放心菜"基地,規模共計21.6萬畝。如此規模的"放心菜"到底是如何產出來的,又是如何管出來的?記者近日在天津展開了實地調查。
高標準新技術把住蔬菜生產環境安全關
天津市北辰區雙街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以新型節能日光溫室為重點的現代化設施種植業生產基地,園區內兩萬畝的設施大棚在2012年被天津市農委認定為"放心菜"生產基地。
"要達到放心菜基地標準,首先對土壤質量的要求就比一般的大棚高。"在園區采訪時,技術員董勇告訴記者。"六七月份時給土壤深耕,然后秸稈還田,還要大水漫灌,再用地膜蓋住土,不讓它透氣,用熱氣殺死土里面的細菌,大棚里的溫度高得人進去受不了。"
負責"放心菜"基地具體建設工作的天津市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管理中心,為了讓"放心菜"基地達到產地環境質量的高標準,每年都要組織專門的培訓班,還下派專業人員到現場實地指導操作。
中心主任王學忠告訴記者:"放心菜基地在產前的一個最主要工作就是對產地環境質量的嚴格把控,包括基地的水和土都必須達到無公害標準,這是個基礎條件。"
"放心菜"要求在生產過程使用的化肥和農藥等農用投入品必須符合國家規定,并盡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董勇告訴記者,為了維持土壤質地,大棚內全部施用有機肥。
如何在產中防治病蟲害呢?董勇指著大棚內懸掛的一張張黃色和藍色的塑料薄板對記者說:"殺蟲全靠它們,藍的用來粘薊馬,黃的用來沾白粉虱,大大減少了對化學農藥的依賴。"
記者從天津市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管理中心獲知,"放心菜"基地內使用的藍黃色板與殺蟲燈、防蟲網、遮陽網、粘蟲色板等都是物化技術,依靠它們代替傳統的化學農藥來應對蔬菜病蟲害。全市已建成的122個"放心菜"基地已全部采用物化技術。
安全制度與裝備設施雙管齊下嚴管理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