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進口出現違約潮?
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商——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糧油公司總經理邵國瑞此前透露,公司已經將三批巴西大豆船貨轉售給美國壓榨商,每噸虧損100元,但到了中國則要虧損800元。
這樣的違約潮是否屬實?天下財經值班編輯婁書銘昨晚向山東晨曦集團求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沒有否認,只是回答:需要進一步調研。
高管:違約潮可能有這個隱患,但目前來看,還沒有真正發生,比如某個外商跟中國企業打官司,還沒有。未來是否有這種可能性,還是一個未知數,我們也需要做一些調研。
違約潮存在規模很小
相比企業的謹慎,黑龍江大豆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則坦言,國內大豆企業確實存在違約潮,但是規模很小。
王小語:目前,應該是屬實的,不過,50萬噸或者500萬噸,在國內大豆進口的份額和消費量中,比重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整體需求消費不振,銀行減少發放信用證,導致部分企業無法從事大豆進口貿易,出現違約。但是,企業會意識到國內供應和需求的不合理,后期會調整價格和進口,未來違約情況,應該不會再發生。
防范大宗商品進口風險政府要有所作為
王小語說,政府部門有很多內容可做,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大豆?科學的數據和標準,始終缺失;第二,大量的轉基因大豆,進入國內,壓制自主大豆的發展,相關部門應該總結一下,有一個系統的措施,防范未來其他行業,比如鐵礦石、銅,或者其它大宗商品企業商出現類似風險。(中國廣播網)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