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4月10日,河南許昌市已有50多天沒有有效降雨,大部分麥田出現了旱情。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因為趕農時,大多數農戶都吃住在地頭。不少農戶表示“幾乎年年這個時候都這樣。”
周書亭是許昌市五女店鎮西街村村民,家里種了8畝地,在地頭上農用三輪車上放著被褥,這已是他睡在車廂里的第三天。挨著周書亭家的地頭,不少農民在裝設備、鋪水管,準備抽水澆地。60多歲的劉大娘正收拾澆完地的水管。“不下雨不中,葉子發黃,你看澆完水的麥苗精神得很。”
“我是一名專業種地人,你看我的麥子和別處的長勢不一樣吧!知道什么時間干什么事,這就是專業種植的力量。”五女店鎮南街村村支書趙保獻今年種了近7000畝小麥,因為天旱,他雇了200多人到地里澆水。“不敢有半點松懈,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了,和媳婦住在地頭的小房子里。”
想到以后種地能省時省力,趙保獻安排兒子到安陽學習先進的麥田灌溉和植保技術。“學完后,準備采用高效滴灌技術,確保旱澇豐收,另外再買兩架植保小飛機。”
記者看到,在許昌縣建洲植保專業合作社的院子里,理事長劉建洲正安排社員為合同戶的麥地澆水、打藥。“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麥子在拔節抽穗期最關鍵,缺水肯定就減產。所以必須日夜干,目前已為農戶澆水、打藥達1萬畝,全部服務下來差不多達5萬畝,合同戶是一年比一年多。”
隨著服務面積的擴大,建洲植保專業合作社今年新增了8臺農用機械。“現在不僅僅澆水打藥,只要和農沾邊的、農民有需求的我們都能及時服務。”在劉建洲的身后,幾名農業技術人員在指導村民如何澆好豐產水和綜合防治病蟲害。遠遠望去,麥田上面好像覆蓋著一層薄霧。走近一看,發現上百個噴灌頭正在噴灑,發出嗖嗖的聲音,麥苗上掛滿了水珠。
“我們按照‘整村推進、一戶不漏,連片作業、統防統治’的原則,通過扶持植保專業合作社發展,為合作社、種糧大戶及農戶牽線搭橋,推動專業化統防統治,保證糧食豐收。”許昌市農業局局長唐成說。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