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嘉定區農業部門獲悉,今年嘉定區農技中心將繼續實施嘉定地方特色蔬菜品種的保護工作,對征集到的20余種蔬菜進行提純復壯。
“植物因異花授粉等原因在自然條件下留種會混雜退化,‘提純復壯’就是根據品種的特征特性,去雜去劣不斷篩選優良單株或群體,反復幾次后,它們后代的純度和種性也隨之提高。”在“惠和種業”青岡基地,嘉定區農技中心副主任陳玨向記者解釋了此項工作的內容。
盤香豇 “盤到兩圈半”
篩選提純的目的是要選純,同時也要“因菜施治”。嘉定區農技中心委托崇明蔬菜站技術人員從崇明老鄉那里覓得盤香豇種子,卻因栽培不當而失敗。隨后,技術人員又幾經輾轉,在江蘇海門尋得了種子,不過幾輪篩選下來,提純的結果還是不理想。“盤香豇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蚊香的豇豆,按照《蔬菜志》記載,純種盤香豇要盤到兩圈半,但現在只有一圈半。”技術人員茅丕介紹,盤香豇的遺傳性相對穩定,只要不斷提純,就能恢復其品種純度。
花菜 不宜“過度提純”
不過,同樣被納入地方特色蔬菜品種保護項目的蘇州青青菜、黃渡青菜、小八葉塌菜,卻不那么遵循“越提越純”的法則。在一次農業考察中,茅丕就對花菜的過度提純提出質疑:“對于十字花科群體多代留種的蔬菜,株系太純就意味著基因流失和退化。”果不其然,頭年長勢優良的花菜,第二年就一蹶不振。為此,在黃渡青菜、小八葉塌菜等蔬菜的提純復壯過程中,技術人員極力避免過度提純。
羅漢菜 受困于“發苗難”
對嘉定特色菜羅漢菜的提純復壯,給農技人員帶來更多挑戰。由于產量低、經濟價值不高,羅漢菜一度在嘉定銷聲匿跡,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農技人員才在南翔獲得了些許種子。經過長期的提純復壯、保育工作,目前嘉定的羅漢菜已經從野生品種選育出了自己的地方品種“嘉秀”,2012年已通過了上海市品種認定,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多畝。
然而,羅漢菜發苗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技術人員。農技中心的科技人員曾嘗試土層法來提高種子發芽,把種子埋在了40厘米深的土壤中以打破其休眠,可深埋了兩個多月后播種,還耗費了10多天才發苗,而普通青菜四五天就能發苗。
對此,農技人員正在嘗試用冷藏法打破羅漢菜種子的休眠。(金志剛 唐敏)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