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萬元/噸是皮棉的價格,農民的籽棉也就能賣到0.84萬元/噸,這跟種糧比是沒有優勢的。"4月17日,山東德州市棉花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俊凱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日,發改委公布了2014年棉花的目標價格為1.98萬元/噸,這比臨時收儲價低了600元/噸。據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透露,棉花目標價格方案在征求意見時,新疆有關部門一直存在疑慮,并表示"不好說".言外之意,實行目標價格補貼后,新疆棉區的農民收入可能下降。
無獨有偶,對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業界也存在爭議。據方言透露,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確定為4800元/噸。黑龍江大豆協會副會長、齊齊哈爾大豆協會會長陳彥貴就此向本報記者坦言,目標價格低于預期,離老百姓的心理價位相差很遠,調動不起豆農的積極性,今年大豆種植面積還會下降。
農民不買賬
"大豆的目標價格只有達到3元/斤時,種豆的收益才能跟種玉米相當,要是不能達到這個價格,老百姓還會選擇種玉米。"陳彥貴說。
陳彥貴給記者算了筆賬:黑龍江大豆平均單產260斤,按照3元/斤的目標價格算,一畝地可賣780元,其中農戶的成本為450元,凈收益330元,玉米的畝平均收益也大概這么多,但如果按照確定的目標價格2.4元/斤來算,種大豆的畝收益僅為174元。也正是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的大豆播種面積逐年縮減,幅度驚人。
黑龍江大豆協會認為,按種植成本相當測算,玉米、大豆單位價格比值應該保持在1∶2.8是比較合理的。
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發改委等國家部委日前就大豆目標價格征求了東北三省及內蒙古相關主管部門的意見。"在這次會上,黑龍江根據玉米和大豆的比價,建議將大豆的目標價格定在2.8元/斤左右,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認為應該在2.6元-2.7元/斤,后來達成的意見是2.6元-2.8元/斤。"該知情人士稱。
但按照方言透露的大豆目標價格,2.4元/斤這個價位低于試點地區主管部門最初的設想。
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發改委的定價依據的也是大豆和玉米的比價關系,但不同的是,目標價格制定部門沒有按照讓外界以為更合理的2.8∶1,而是更低的2.3∶1.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