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日前公告,預計一季度公司虧損8160萬元至9792萬元,主要因2014年一季度生豬價格持續低迷。生豬市場在今年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有哪些?
袁松:今年與往年有兩點很大的不同,一是生豬養殖環節在春節前旺季時就出現了虧損,旺季虧損在過去是很少見的現象;二是虧損期較長,特別是深度虧損期持續時間也較長。從目前的形勢判斷,虧損期還將延續一段時間。
過去十多年來每隔3到4年就會出現一次豬價暴漲和暴跌。現在的"豬周期"確實有一些變化,首先,季節性波動更加明顯,過去在周期性上漲的年份,就算是淡季也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而在下跌的年份,旺季也難以扭轉下行的走勢,上升周期和下跌周期區分很清晰。而近兩年,淡季豬價回落和旺季豬價上漲都非常明顯,每年都會出現豬價的大起大落。其次,波動的規律性有所喪失,市場風險性增加。第三,波動的幅度有所減小,近幾年疫情相對穩定,市場相對更為平穩。最后,大的周期有所延長,在大周期里每年都形成小的周期波動。
中國證券報:目前生豬存欄和補欄情況如何?一些生豬養殖企業怎么看接下來的市場?
袁松:從我們調研了解的情況看,生豬的存欄量,特別是母豬的存欄量還是非常高的。一方面,養殖戶和豬場都不太愿意淘汰能繁母豬,只是因為目前行情較差,對于一些生產性能較低的母豬,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進行了淘汰。這種淘汰屬于自然淘汰的范疇,只不過淘汰力度稍大,并沒有出現由于豬價行情不好而進行的大量淘汰母豬的行為,因此母豬存欄的減少速度比較慢。另一方面,母豬雖然有淘汰,但同時也有相應的后備母豬補欄,當行情好轉時,產能很快就能得到恢復。
目前養殖企業大都沒有對生產規模進行調整,甚至有部分企業還在擴張規模。養殖企業普遍打算繼續撐下去,很少有企業打算縮減規模。在我們調研中也碰到有企業出現資金斷裂撐不下去的情況,但目前這種情況非常少,而且企業只是將豬場進行了轉讓,豬場換了老板,但還在繼續運行,這種轉換并沒有對總體存欄產生影響。
中國證券報:從基本面來看,豆粕、玉米期貨價格受生豬市場影響將何去何從?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