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驚人的蝸牛,一直以來是西餐廳的招牌菜。近日筆者在河南省新安縣采訪時發現,該縣采用“公司+基地+服務站+農戶”的蝸牛養殖模式,戶均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養殖蝸牛讓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養殖蝸牛,家里都有了營生”
王公平是新安縣曹村鄉山碧村村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白玉蝸牛養殖。“現在養殖白玉蝸牛,家里都有了營生,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一年正常收入能有十幾萬元。”王公平告訴筆者。本來是想嘗試一下,結果從此脫貧致富。王公平家里有七八畝農田,是個地道的農民,他是家里的主要勞力。“父親和媳婦在家閑一點,都沒出去打工。”王公平說,自2012年9月份開始養殖白玉蝸牛讓他嘗到了甜頭,眼下他家又新建了一個大棚,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700窩蝸牛。由過去每年收入4萬元,增加至如今的12萬元。蝸牛,也被人們稱為鼻涕蟲,屬于軟體動物,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養殖成本低,利用農家閑置的房屋及廢棄的雞舍、豬舍作為養殖場所即可,不用新建養殖廠房;耗費勞動力也少,技術難度低,老人、婦女都可以干;所需食料也比較容易獲取,農作物秸稈廢料、樹葉、雜草、廢棄的菜葉等都可以成為飼料。投入少,見效快,這樣的產業非常適合農村地區發展。王公平說:“蝸牛吃的草,隨處可見,都是它的食料,不用擔心飼料的問題。”
公司+基地+服務站+農戶實現致富夢
新安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以農業生產為主,因受丘陵山區缺水的制約,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近年來,隨著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為農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該縣在加大花卉、養牛業扶持的同時,因地制宜幫扶蝸牛產業。1999年,該縣成立了洛陽綠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逐漸探索出“公司+基地+服務站+農戶”的輻射帶動模式,將當地農民及下崗職工組織起來,不斷擴大庭院蝸牛養殖經濟,讓眾多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
來源:中國農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