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種畜場水稻科技示范園區,歷經三年的科技攻關,鹽堿地水稻種植試驗喜獲成功。
該種畜場位于著名的扎龍濕地緩沖區,境內有大小嫩江干渠60多條,有耕地7.5萬畝,其中水稻地5.3萬畝。由于這里的大部分土地是鹽堿地,不利于從事農業生產,在這里種水稻更是一個農業技術難題。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增加職工群眾的收入,2011年,該場聘請水稻種植專家越景峰擔任水稻科技示范園區主任,并與墾區水稻專家、八一農墾大學博士生導師鄭桂萍教授合作共同研究鹽堿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園區主任越景峰說“在這里種水稻最難的是育壯秧,因為育苗不能用當地的土,在鹽堿地稻秧返青慢,而是要用基質代替土壤育秧,這是無土育苗的一種。不過這里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只要水稻種植技術能有所突破,種水稻應該沒問題。去年,園區試驗種植了800畝水稻,采用以水洗鹽壓堿、施用酸性肥、補充微量元素等配套綜合技術,并在鄭桂萍教授的指導下育秧,雖然遭受了嚴重秋澇,但畝產仍超過了500公斤,畝增產150余公斤”。
據了解,今年底,鹽堿地種植水稻模式將全面推廣。鹽堿地里生長的水稻是弱堿性稻,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保健功能,是綠色保健產品,很有市場前景。這項技術的推廣,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僅我省松嫩平原就有6000萬畝鹽堿地,全國更是有上億畝,如果都種上水稻,將對國家糧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