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因涉嫌給生豬食用升級版的“瘦肉精”,濟南市長清區一家食品公司被警方查處。今后,畜產品企業再有類似情況出現,將被納入山東省畜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并全省通報。
4月23日,記者從省畜牧獸醫局獲悉,《山東省畜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管理制度(試行)》已經省政府法制辦審查修訂,開始在全省施行。
該管理制度規定,畜牧企業有八種情形之一的,將被納入黑名單管理:一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非法添加、違規使用國家規定禁用物質的;二是一年內相關產品抽樣檢測結果有連續兩次不合格的;三是一年內被畜牧獸醫執法機構下達整改通知書兩次以上,或立案查處兩次以上的;四是因違法生產經營,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五是因違法生產經營,被農業部及有關部門列入黑名單的;六是拒不接受畜牧獸醫執法機構監管、抗拒執法的;七是被媒體曝光或被舉報造成不良影響,經查證屬實的;八是存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嚴重不良情形的。
據悉,這是山東省首次設立畜產品安全“黑名單”。省畜牧獸醫局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陶開宇說,這是因為畜產品量多面廣,近年來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發區。
“全省有600多萬個畜禽養殖場戶,其中小、散戶占了30%左右,政府監管難度很大。”陶開宇告訴記者,省公安廳食品藥品犯罪偵查總隊去年查處案件5000多起,肉類相關案件占60%左右。今年一季度,肉類相關案件達1000多例。“‘瘦肉精’、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和假劣畜牧業投入品,成為四大安全隱患。”
違法案件的手法也在不斷升級。如長清這起案件,食品公司給生豬喂食的“沙丁胺醇”,原本用于治療哮喘病,毒性超過常規的“瘦肉精”。劑量不大,就能使豬體的注水量翻番,豬肉從外觀上看肉質鮮美。
省畜牧獸醫局局長馮繼康認為,我省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程度還不高,生產經營標準還不規范,畜產品安全生產基礎仍顯薄弱。相比而言,執法力量不足且分散。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