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回歸平淡生活
■數據
今年一季度,16家上市銀行的業績似乎并沒有預估的那么理想。盡管中信、平安等4家銀行的凈利增速出現了逆勢增長,但仍難掩銀行業整體凈利增速下滑的趨勢,部分銀行的凈利增速甚至下滑至個位數。
根據16家銀行的業績報告計算,一季度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達到3462億元。其中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凈利潤總額2587.94億元,占上市銀行利潤總額的七成多。不良率依舊在集體上升。其中,中信不良貸款余額增加18.12%,不良貸款率也增加0.12個百分點至1.15%;農行不良貸款更是新增42.1億元,是去年全年的2倍多。
■點評
比較其他行業,銀行業仍然是那個秒殺所有行業凈利潤的大佬,但回首曾經躺著賺錢的日子,現在銀行業過的算得上是苦日子:存款被“寶寶們”分流;貸款被影子銀行分流;不良率依舊在上升。
盡管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業凈利增速早就該回歸10%左右的平淡生活,不良上升亦在可控范圍之內。不過,在2014年的一季度,銀行已經沒有了曾經的豪邁。
曾經對互聯網金融不屑一顧的國有大行,開始抱團與余額寶隔空喊話。央行再也不是那個“要錢就給”的慷慨娘親,還要推行“利率市場化”讓銀行間競爭加劇;“寶寶們”依舊是群壞小子,爭搶著銀行的客戶資源。不過,銀行大佬如今仍可瀟灑地說一句,互聯網金融也不過是個過億規模,相較于銀行幾千萬億的規模而言,九牛一毛。
如果僅有外敵,銀行或許也不會凈利潤下降如此之快。在gdp增速下滑的當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也與日俱增,堪稱內患。
季報顯示,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商業,從區域上看仍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有專家分析認為,今后,隨著大力推進化解產能過剩,一些過剩行業諸如鋼鐵、水泥等行業的不良貸款也需留心。
未來,銀行想要賺錢,恐怕不能再如此前一樣簡單。
晨報記者 姜樊
白酒真的過起苦日子
■數據
白酒企業2013年低迷的業績已經延續至2014年一季度。在14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除貴州茅臺、伊力特一季度業績微增外,其余酒企的營收、凈利均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其中,皇臺酒業、水井坊、沱牌舍得、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5家公司業績下滑超50%。一線白酒的日子同樣不好過,五糧液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2.54%;凈利潤下滑27.79%。
■點評
今年一季度,白酒企業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的成績單,昔日的“高富帥”不得不直面慘淡的業績狀況。
白酒業的標桿——貴州茅臺雖然一季度依舊保持業績微增,但和往年凈利潤動輒50%的增長幅度相比,2.96%的凈利潤增幅顯然不風光,這也是茅臺上市以來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最低的一年。
白酒上市公司曾經是a股不折不扣的“高富帥”。2012年前三季,僅僅茅臺、五糧液兩家白酒巨頭的凈利潤就超過了4家家電企業凈利潤的總和,業績增幅超過200%的酒企屢見不鮮,每年酒企業績披露被形象地形容為“發酒瘋”。隨著業績的下滑,白酒上市公司紛紛被機構無情拋棄。沱牌舍得去年年末的十大股東也已經有六位選擇離場。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三組合于今年一季度退出山西汾酒、古井貢酒、瀘州老窖前十大股東。
不過,白酒寒冬仍未結束。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不少公司較大的降幅讓市場大跌眼鏡,顯示行業調整仍在繼續。
晨報記者 陳瓊
房地產拐點爭論還在繼續
■數據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按申銀萬國行業分類,126家上市房企2014年第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3.45億元下滑6.36%。
在“招保萬金”四巨頭中,除保利一季度凈利還維持增長外,其他三家均現下降,特別是萬科,出現了13年以來罕見的凈利倒退,同比下降5.23%。除萬科外,招商地產凈利下降6.82%,金地集團下滑73.65%。
■點評
龍頭房企出現凈利潤和營收雙降,引發了房地產大周期拐點的討論。分歧的關鍵在于:萬科業績下滑是偶然現象,還是某種必然。樂觀者認為,房地產數據比較滯后,一個季度的數據不能說明問題,保險公司愿意長期持有房地產股,說明對地產股走勢看好。悲觀者則指出,龍頭房企業績下滑并非偶然因素,而是經營層面的實質性變化,“一方面,它有明顯的行業共振;另一方面,在時間上,也可能預示著房地產行業本身大周期拐點的到來。”
爭論還在繼續,開發商面臨的營收減少、利潤下滑的問題確實顯示出市場環境的變化。一季報顯示,房企一季度的負債和存貨均現大幅增長。其中,126家房企負債合計2.3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07%。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4年以來,房企的資金狀況不斷惡化。其一季度資金來源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9.9個百分點。
萬科副總裁毛大慶最近流傳的內部講話,也讓房地產市場彌漫著陣陣寒意。他說,“對于有些城市,這一輪房地產非政策性調控的蕭條,有可能會帶來這個城市房地產長時間處在難以反彈的局面。”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