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對蝦養成率低下,其中臺山尤甚。《農財寶典》記者從多方了解到,2012年整個臺山大約只有1%-2%的蝦農賺錢,絕大部分人都虧本。這與珠三角、粵西等地10%-20%的養殖戶賺錢相比,還有很大距離。細致分析其中細節,臺山的對蝦養殖與其他地方有頗多不一樣之處,也還有諸多問題值得業界思考。
浙江人進入推高臺山塘租
2002 年、2003年前后,臺山水產養殖主要為本地人養魚,南美白對蝦養殖并不多。那之后,浙江人逐步來到臺山養蝦。變化的關鍵節點是2010年。當年,各對蝦主產區都遭遇蝦病侵襲,以魚蝦混養模式為主的臺山蝦農大獲成功。這促使2010年年底以及2011年,大量浙江人尤其是縉云縣人涌入臺山養蝦。
也因此,塘租水漲船高。《農財寶典》記者綜合調查了解到,2009年,臺山塘租普遍為900-1200元/畝,2010年年初大約為1300-1500元/ 畝,2010年年末漲到2000-2200元/畝,2011年年初大約為2200-2500元/畝,2011年年末漲到2600-2700元/畝,少數蝦塘甚至超過3000元/畝。其中,廣海、斗山幾個東部鎮的塘租要比汶村、海晏幾個西部鎮的塘租高200-300元/畝。至此,塘租已走到頂峰,并維持了 2012年一年時間。到2012年年底,臺山塘租普遍降到2010年年末的水平,大約為1800-2200元/畝。
有的養殖戶來得早,從當地村委會或者臺山本地人租到池塘,自己改造,自己用,塘租很便宜。原始塘租普遍為500-1000元/畝,改造后有的不到1000元/畝,有的也就1000元/ 畝多一點,普遍低于2012年的塘租。有的養殖戶雖然自己不改造池塘,但因為早來2-3年,塘租也普遍不超過2000元/畝。如此一來,他們在塘租上的成本比后來的養殖戶自然要便宜很多,實際上形成一種投資收益。“如果將這種收益(投資收益)除去,純粹靠養蝦賺錢的養殖戶就會更少。”汶村飼料經銷商王紹榮認為,純粹看養殖會更看出一個養殖戶的技術水平。
技術水平低是失敗重要原因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