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各級農業部門始終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作為重要工作目標,全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據監測,上半年蔬菜、畜產品、水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5.9%、99.7%、94.2%,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新成效。在農藥整治方面,農業部對近年來市場抽查過程中問題比較突出、舉報投訴較多的企業進行專項抽檢,同時在北京等10省(市)的11市(縣)開展使用低毒生物農藥補貼推廣項目。在獸藥整治方面,加強獸藥質量監督抽檢和養殖場(小區、戶)用藥安全監管,嚴厲打擊超劑量超范圍用藥、違規使用原料藥、不執行休藥期等濫用抗菌藥物的違法行為。在“瘦肉精”整治方面,突出抓好養殖和屠宰兩個重點環節,組織開展“瘦肉精”拉網監測,對公布禁用的“瘦肉精”類物質進行全面排查。在生鮮乳整治方面,及時制定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實現兩個“全覆蓋”,即抽檢覆蓋全國所有奶站,檢測指標覆蓋國家公布的三聚氰胺等5種違禁添加物。水產品整治方面,積極開展水產品中禁用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產品驗證,為各地開展現場執法提供支撐手段。在農資打假方面,上半年共查獲假劣農資7000余噸,貨值6000余萬元,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億元。
例行監測與風險評估深入開展。持續開展例行監測,上半年,農業部組織開展了2次例行監測,對全國31個省(區、市)153個大中城市的主要農產品進行了監測。全面推進風險評估,組織47家部級質檢機構對10類產品開展質量安全普查,積極排查存在的問題隱患。加強風險輿情監測,建立全天候輿情信息監測制度,對質量安全相關信息進行動態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反應。妥善應對突發事件,及時對“山東生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開展情況調查,組織應急監測和專項風險評估,同時組織專家進行科普解讀。組織各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開放日活動,邀請群眾走進實驗室、參觀農產品檢測過程。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