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報道稱,根據packaged facts最新的市場調查表明,美國魚類和海產品的總銷售額由2008年的13.3億美元上漲至2012年的14.7億美元。
然而,媒體認為除了冷凍魚類和其他類冷凍海產品、以及冷凍原料蝦外,市場零售價上漲完全抵銷了銷售數量減少而引起的收益降低。
業內人士認為,美國海鮮零售市場將以每年3.1%的銷售速度遞增,到2017年海鮮產品的銷售額可以達到171億美元。
數據表明,美國2011年魚和貝類的人均消費量為15磅。noaa指出,2009年美國魚類和貝類人均消費量為16磅,2010年為15.8磅。而美國以外的地方海產品的人均消費量遠遠超過美國。
fao出具的201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食品產品報告稱,中國為提高世界人均海產品消費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其人均魚類消費能達到31.9公斤,約合70磅。
the packaged facts指出,2008-2012年美國經濟衰退是造成魚類銷售額下降的原因之一。消費者購買商店自身品牌的低價魚類和海產品替代其它品牌魚類和海產品的比例從2008的4%一躍至2012年的30%。
不過,盡管消費者擔心魚類食品污染和腐敗問題,但是他們認為海產品比家禽和肉類具有更加豐富的蛋白質,屬于更加健康的食品。
packaged facts的消費者調查數據顯示,15%的美國成年消費者強烈認為食用新鮮魚類更加健康,而25%的成年消費群體對此表示支持。但8%的成年消費者因擔心海產品腐敗和污染問題強烈拒絕選購,17%的成年消費者對此表示贊同。
針對海產品選擇,消費者做出了的不同反應,雖然調查顯示消費者普遍認為海產品的健康程度高于家禽和其他肉類,但隨著野生海產品數量的逐年遞減,零售市場和零售商對于養殖海產品的選擇還是非常謹慎的。
調查顯示,23%的成年消費者強烈認為新鮮海產品的健康程度遠高于冷凍類產品,盡管不少冷凍海產品來自可持續發展資源。對此,28%的成年消費者表示認同。然而,部分被調查者認為,為滿足市場需求,新鮮海產品供應速度越快,意味著產品運輸頻率越高,從而導致碳排放量加大。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綜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