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公園和歷史建筑內的30家高檔經營場所陸續關停。對于“西湖會所”何去何從,3日,杭州市西湖名勝風景區管委會給出了轉型方案:30家“西湖會所”中,除百年老字號餐飲以大眾平價餐飲的方式轉型外,其余不得設置餐飲。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業態提升規劃》(以下簡稱《業態規劃》)的一幅幅紙質版擺放在當日的杭州西湖博物館里,面向社會進行公展。據了解,《業態規劃》是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受委托著手編制的。
“規劃的總體原則是既要保持和發揮西湖特色,增強西湖的公益性和開放新,又要豐富西湖的文化,提升民眾和媒體對西湖的認知,更要考慮到近遠結合,長期有效。”北大世遺中心宋峰教授說。
記者從《業態規劃》了解到,西湖風景名勝區內目前存在一些高端經營場所,使用了公共資源,卻只為少部分人服務,這與風景名勝區的公益性是相違背的。因此《業態規劃》提出的轉型原則,強調對風景名勝區內的高端經營場所進行分類評估,在公益性、文化性方面對其進行提升。
對于這30家高檔經營場所的轉型,《業態規劃》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業態規劃》中指出:凡是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名人故居等保護類別的建筑,應進行文化性和公益性的轉型,可以有大眾消費的茶飲和零售,但不能設置餐飲、住宿和辦公。
對于在公園內、文化遺址范圍內或者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內的場所,《業態規劃》規定其應結合所在范圍的歷史文化底蘊進行文化性和公益性的轉型,可以有大眾消費的茶飲和零售,但不能設置餐飲、住宿和辦公,但允許百年老字號餐飲以大眾平價餐飲的方式轉型。
此外,對于在公園、文化遺址和歷史文化街區范圍之外,但又在風景名勝區范圍內的場所,并且為非保護類別的建筑,應全面向公眾開放,大眾消費,但不得設置餐飲。
“還湖于民、還園于民、還景于民,這是我們必須堅持不動搖的原則。”杭州市園林局文物局副局長孫德榮表示,此次業態提升規劃,在明確保護風景名勝資源、遺產要素保護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風景區內游客量時空分布特點及一定的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對30家高檔營業場所的轉型進行規劃。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