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活動對修復我國各地漁業資源以及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悉日前我國電建在四川安谷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這是安谷電站落實魚類保護措施的第一次大規模放流。
近日,中國電建在其投資建設的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電站向大渡河放流了18萬尾珍稀魚苗。這是安谷電站落實魚類保護措施的第一次大規模放流。
這次增殖放流活動在位于樂山市市中區羅漢鎮燕壩兒河段舉行,期間共有18萬尾魚被放歸大渡河。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樂山市市中區水務局漁政執法人員、中國水電圣達公司對魚苗的品種、規格、數量進行了清點,樂山市市中區水務局和沙灣區公證處,對放流過程進行了現場監督、公證。
“本次放流的共投放胭脂魚1萬尾、長薄鰍1萬尾、唇骨魚7萬尾、黃顙魚9萬尾,其中不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珍惜瀕危魚類。”據中國電建現場負責人介紹,水電站在建設期間一定程度上會阻礙魚類的回游通道,影響其產卵和繁殖環境,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有利于改善流域魚類種群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維持完整的生態系統,強化自然生態整體布局。
安谷水電站是目前中國電建投資開發最大裝機的水電項目。電站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境內,是大渡河下游最后一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77.2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1.44億千瓦時。目前該項目建設節奏明顯加快,施工面貌日新月異,經營管理有效受控。各項工程建設重點目標均有提前,使原本要經過兩個枯期完成的工程建設任務,提前在一個枯期內實現,為首臺機組提前發電目標奠定了基礎。
作為中國電力和水利工程行業的龍頭企業,本次放流活動是該集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履行央企社會責任,著力于打造環保水電、生態能源的行動表現。
據了解,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奮力打造“生態水電、綠色水電”標桿,安谷水電站正加緊建設投資3500萬元的魚類增殖放流站。該電站建成后將會同上游另一座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沙灣水電站每年向大渡河放歸魚類30萬尾,放流周期預計20年。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