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13日發布消息稱,蘭州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中,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而含油污水的形成的主要原因蘭化公司原料動力廠原油蒸餾車間分別于1987年和2002年發生物理爆破事故使渣油泄出滲入地下所致。
目前,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已解除應急措施,調查組將對造成局部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進一步調查取證。
兩次歷史事故致今日污染
從2014年4月11日下午3時開始,在蘭州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由市安監、環保、建設、公安等部門、市檢察院、西固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并邀請有關專家對威立雅水務集團4號、3號自流溝水體苯超標原因進行了初步調查取證,調查工作從查找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原因入手,采取現場勘查、查閱資料和外圍挖探相結合的方法開展。
事故調查組采取開挖探坑的方法,查找到了導致水體笨超標的方位。從4月11日15時開始,在原蘭化公司250萬噸/年煉油裝置(現芳烴裝置西罐區)對面區域、即威立雅水務公司自流溝兩側開挖了12個探坑,從坑內發現大量含油污水(累計抽排含油污水約800噸)。4月12日,又擴大開挖區域,開挖了14個探坑(其中橡膠廠內3個、橡膠廠北墻外由南向北10個、西沙黃河橋邊1個),對坑內含油污水進行了采樣,確定了導致水體苯超標的具體方位。
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根據目前的調查情況初步判定,自流溝周邊地下含油污水的形成原因有兩個:
一是原蘭化公司原料動力廠原油蒸餾車間r205a#渣油罐(該址原為蘭化公司原料動力廠250萬噸/年煉油裝置,該裝置建于1982年,2003年停用,2006年拆除。拆除后,在原址建成現有的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罐區設計分別儲存餾份油、輕油、渣油),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時50分發生物理爆破事故,罐體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噸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滲入地下。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