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申城已進入小龍蝦旺銷季,其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小龍蝦在臭水溝里吃腐爛的尸體長大!體內重金屬嚴重超標!外國人從來不吃小龍蝦!
最近,上海開始進入小龍蝦銷售旺季,熟悉的十三香小龍蝦香味又開始在大街小巷飄出。與此同時,有關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也再次出現,考驗著“吃貨們”的心理。
為此,晨報記者采訪了小龍蝦研究和檢測方面的專家,逐一解釋圍繞小龍蝦的種種傳言。
傳言:小龍蝦是蟲子?
真相:是一種如假包換的淡水蝦。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鐘凱介紹,小龍蝦真名叫克氏原螯蝦,是一種如假包換的淡水蝦,根本不是蟲子。它和龍蝦有親戚關系,分類學上都是十足目,其中,龍蝦是龍蝦科、正螯蝦科或擬螯蝦科,而小龍蝦則是蝲蛄科。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相當于人和猴子的關系,都是一個目,但不是一個科。
小龍蝦原產于美國東南部,所以又叫美國螯蝦。原生地在墨西哥灣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帶,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它是最具食用價值的淡水龍蝦品種。
傳言:小龍蝦臭水溝里長大?
真相:和大閘蟹一樣,都是在池塘等水體中長大。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終身教授、中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立僑說,由于小龍蝦頗受市民的歡迎,全國不少地區的小龍蝦養殖也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規范養殖后,小龍蝦成長環境和大閘蟹一樣,都是在池塘等水體養大,而且總體養殖情況是安全可控的。如果小龍蝦真如傳言所說是在臭水溝里長大,其產量是完全跟不上龐大的市場需求。
傳言:小龍蝦專吃生活垃圾、動物排泄物?
真相:主要吃人工飼料,少量雜食僅是“零食”。
陳立僑看來,為了保證產量,小龍蝦主要吃人工飼料,水體中含有的少量雜食僅是它們偶爾食用的“零食”,“以前有種說法,小龍蝦對水體環境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農藥等的耐受能力較強。但研究發現,與其他蝦蟹類相似,小龍蝦其實對環境非常敏感,一旦水質受到污染,其生命活力變差、存活率和生長率就會明顯下降,從而影響養殖的產量和效益。如果養殖環境沒有問題,包括小龍蝦頭部內的肝胰腺和性腺等,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相對而言,野生小龍蝦的質量反而不可控,而一旦實行規模化人工干預,其質量更可靠。”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同時指出:“如今小龍蝦這么紅火,據我所知,各地在其食品安全管控上都是非常嚴格的。”
傳言:吃了小龍蝦會得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真相:生吃小龍蝦、吃死掉的小龍蝦患病風險大。
陳立僑強調,食用科學養殖、經檢驗合格的小龍蝦是安全的,但是由于哈夫病發病原因很復雜,可以肯定的是,從國內外研究發現,食用了受病源污染的小龍蝦和三文魚等水產品之后,患病的風險就非常大。
不能生吃小龍蝦,也不能吃死掉的小龍蝦。
傳言:小龍蝦重金屬含量超標?
真相:著重對鎘、汞、砷等重金屬進行檢測。
2012年從年開始,上海水產品追溯系統已經全面啟動,包括小龍蝦在內的所有養殖水產品只要進入上海市場,必須提供合格證和產地證明。
銅川水產市場的小龍蝦主要來自山東、湖北、江蘇等地。外地小龍蝦要進入上海,首先商戶需具產地證明,一些村民養殖的小龍蝦則由當地村委會出具相關證明。銅川水產市場檢測站副站長張衡良介紹,2012年底,銅川水產市場引入一套價值600萬元的設備,著重對鎘、汞、砷等重金屬進行檢測。銅川水產市場僅在2010年曾發現過一批次的小龍蝦抽檢不合格,當場就禁止那一貨車的小龍蝦進入市場。此后,再也沒有發現小龍蝦抽檢不合格。
據了解,本市至少9成以上小龍蝦是經過正規批發市場交易的,正常運輸過程中超過8小時,小龍蝦死亡率會增加,所以商戶必須經過正規批發市場盡快交易,通過非批發渠道進入上海的小龍蝦數量微乎其微。
傳言:外國人不吃小龍蝦?
真相:外國人將小龍蝦做成香腸和壽司。
美國是最早對小龍蝦進行商業捕撈的國家之一,美國國內銷售的小龍蝦,絕大部分是農民養殖的。在路易斯安那州,還形成了獨有的小龍蝦美食文化,當地居民把小龍蝦做成各種美食,如小龍蝦派、小龍蝦濃湯,有餐館甚至推出了小龍蝦香腸和壽司。
2012年全國水產品出口量380.12萬噸,其中小龍蝦出口2.71萬噸。中國出口的小龍蝦以蝦仁為主,主要銷往英國、法國、美國、日、韓等國。
來源:新聞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